研发效能平台效能洞察功能依托数据和算法,以提效为中心,对研发过程进行多维度度量分析,识别效能问题、推荐方案,驱动组织和个人效能的持续提升。
操作步骤
选择应用(不选择则默认是所有应用)通过页面左上角的应用选择器,选择需要观察的应用,可以选择查看所有应用或单独应用。
选择统计时间通过页面右上角的时间选择器,选择需要观察的数据统计时间,可以分别按照周、月、季、年。
查看统计指标点击页面上的不同卡片入口,分别查询的应用研发过程指标和流水线指标,分别对趋势分析和对比分析进行下钻分析。
指标说明
研发过程
应用迭代交付量
完成的应用迭代数量以及变更代码行,综合评估团队的交付量。
- 指标:完成应用研发迭代数 统计时间范围内完成发布的迭代数量,按迭代 ID 计 算。按应用名称+迭代 ID 算,即两个应用对应 1 个迭代 ID 的情况,算 2 个。
- 统计口径:仅统计完成发布的迭代。
应用迭代交付效率
用于查看和分析应用每个迭代的平均交付周期。
应用迭代交付质量
用于查看和分析应用每个迭代交付的结果质量。
应用发布效率
从发布视角监控和分析应用的发布节奏
流水线
流水线质量
提交 MR 触发的流水线的通过情况。
- 指标1:流水线通过率 流水线成功运行且所有质量规则检查通过。
- 统计口径:流水线运行通过数 / 流水线运行数。
- 指标2:流水线运行通过数 由于流水线中每一个任务的运行结果有四种: (1)执行完成且规则检查成功 (2)执行完成但规则检查失败 (3)未执行用户主动点击跳过 (4)执行失败(因环境或工程等原因) ,因此整条流水线的运行结果为所有任务运行结果的汇总,流水线运行结果有两种: 1、“流水线运行成功”,从工程的角度成功完成了运行,所有任务的状态为(1)或(2)或(3);2、“流水线运行通过”,从用户使用的角度执运行成功且所有规则检查通过,所有任务的状态为(1)或(3)。
- 统计口径:1、“流水线运行通过数”并非按照每一个运行通过的流水线 ID 统计,而是每次提交的 CommitID 去重计算。原因是避免 1 个应用多个迭代的情况,在集成阶段后 1 次提交会触 发多个流水线同时跑失败,导致通过率计算结果偏低的情况。2、提交质量的管控基本都依赖 MR 提交模式,因此只统计 “MR 类型”的流水线。
- 指标3:流水线运行数 运行过的流水线数量,无论结果如何,E2E 运行完成 一次算一次。
- 统计口径:同“流水线运行通过数”指标统计口径。
- 指标4:流水线合并前未通过数 没有通过的流水线且失败的任务节点在“MR 合并” 节点前。指标的内含是判断有多少问题是在代码合并前就被流水线拦截的。在使用质量门禁的情况下(不通过任务节点 不能跳过),这个指标可用来判断流水线的有效性。
- 统计口径:同“流水线运行通过数”指标统计口径。
- 指标5:流水线运行未通过数 流水线运行数 - 流水线运行通过数。
- 统计口径:无。
流水线效率
提交各种形式(Push、MR、配置变更等)触发的流水线的 运行效率。
- 指标1:流水线运行成功率 流水线运行成功数 / 流水线运行数。
- 统计口径:无。
- 指标2:流水线运行成功数 由于流水线中每一个任务的运行结果有四种: (1)执行完成且规则检查成功 (2)执行完成但规则检查失败 (3)未执行用户主动点击跳过 (4)执行失败(因环境或工程等原因) ,因此整条流水线的运行结果为所有任务运行结果的汇总,流 水线运行结果有两种: 1、“流水线运行成功”:从工程的角度成功完成了运行, 所有任务的状态为(1)或(2)或(3); 2、“流水线运行通过”:从用户使用的角度执运行成功且 所有规则检查通过,所有任务的状态为(1)或(3)。
- 统计口径:支持流水线类型和含义包括Push 提交(push 代码后自动触发)、MR 提交(提交 MR 后自动触发)、 自动触发(定时任务触发)、配置变更(修改配置触发)、手工触发、提交预发部署等。
- 指标3:流水线运行数 运行过的流水线数量,无论结果如何,E2E 运行完成一次算一次。
- 统计口径:同“流水线运行成功数”统计口径。
- 指标4:流水线运行失败数 流水线运行数 - 流水线运行成功数。
- 统计口径:无。
- 指标5:流水线 运行成功时长(分) 没有通过的流水线且失败的任务节点在“MR 合并” 节点前。指标的内含是判断有多少问题是在代码合并前就被流水线拦截。在使用质量门禁的情况下(不通过任务节点不能跳过),这个指标可用来判断流水线的有效性。
- 统计口径:由于流水线存在因用户重跑导致从启动到结束显示时间超长的情况,因此“流水线运行成功时长”获取规则如下: 1、只统计运行成功的流水线。2、流水线上显示的运行时长 和 流水线中每个任务运行时 长之和,两者取最小值。3、若取值后总时长仍超过 120 分钟,视为异常值,暂不统计。
工程活动效率
从工程的角度评估流水线上任务(编译、部署、静态检查 等)的执行情况,找到效率瓶颈点,并有针对性的提升。
- 指标1:任务运行成功率 流水线运行成功数 / 流水线运行数。
- 统计口径:无。
- 指标2:任务运行成功数 统计流水线上运行的任务节点,单个任务的运行结果有四种: (1)执行完成且检查成功(2)执行完成但检查失败 (3)未执行跳过 (4)执行失败,因此如下是任务运行结果的两类定义: 1、“任务运行成功”:运行结果为(1)或(2)或 (3),任务从工程的角度成功完成了运行。 2、“任务运行通过”:运行结果为(1)或(3),任务从 用户使用的角度执运行成功且所有规则检查通过。
- 统计口径:所有运行成功的任务。
- 指标3:任务运行数 运行的任务数量。
- 统计口径:所有运行的任务。
- 指标4:任务运行失败数 任务运行数 - 任务运行成功数。
- 统计口径:无。
- 指标5:任务 运行成功时长(分) 运行成功任务的运行时长。
- 统计口径:所有运行成功的任务。
在文档使用中是否遇到以下问题
更多建议
匿名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