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

Tair(Redis企业版)与Redis社区版特性对比

更新时间:

本文列出Tair(Redis企业版)各形态产品与Redis社区版产品的相关特性对比,为您的产品选型提供相关参考。

选型参考

类别

系列

特点

适用场景

Tair(Redis企业版)

内存型

以性能为中心的关键业务场景。

持久内存型

  • 超高性价比:相同容量下对比Redis社区版,价格降低30%左右,性能可达Redis社区版的90%,更多信息请参见持久内存型性能白皮书

  • 支持增强型数据结构模块(modules):exString(包含Redis String命令增强)、exHashCpc

  • 掉电数据不丢失:强大的命令级持久化保障,每个写操作持久化成功后返回,可将其作为内存数据库(非缓存)使用。

需要高性能且高数据持久化要求,且成本作为次要考虑因素的数据缓存与存储场景。

云盘(ESSD)型

  • 低成本:最低为Redis社区版的15%,更多信息请参见云盘(ESSD)型性能白皮书

  • 云盘存储:数据分布在ESSD云盘,容量可达百TB级别,拥有高数据可靠性。

  • 大规格优化:解决了Redis社区版固有的fork问题而预留部分内存的问题。

  • 高兼容性:兼容大部分Redis社区版的数据结构和命令。

大存储、低访问密度、低访问延迟要求,且成本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的数据存储场景。

Redis社区版

兼容开源Redis,高性能。

适用于标准化Redis使用和迁移场景。

说明

关于产品选型的详细介绍,请参见云数据库Redis版产品选型必读

特性对比

下述表格中,✔️表示支持该功能,❌表示不支持该功能。

类别

对比项

Tair(Redis企业版)

Redis社区版

内存型

持久内存型

云盘(ESSD)型

2.8、4.0及5.0版本

6.0、7.0版本

5.0、6.0版本经济型

基本性能

性能基准(以Redis社区版为基准)

300%

90%

读:50%

一致

120%

120%

写:30%

单个数据节点的最大连接数

3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单Key服务能力(QPS参考值)①

450,000

130,000

30,000~60,000

140,000

160,000

160,000

最大带宽(MB/s)

96~2048

96~2048

128~1024

10~2048

48~2048

96~2048

规格特性

IO与Worker模型

多IO+单Worker(Real Multi-IO)③

单IO+单Worker

多IO+多Worker(Real Multi-IO)

单IO+单Worker

多IO+单Worker

多IO+单Worker

单位成本(以Redis社区版为基准)

117%

70%

15%~20%

一致

一致

51~67%

数据结构

基础数据结构及命令支持

不同形态支持的命令有所不同,详情请参见Tair命令限制

部分命令不支持,详情请参见Redis社区版命令支持

Tair扩展数据结构

✔️

✔️️️(部分)

落盘模式

主从复制一致性

最终一致

最终一致

最终一致

最终一致

最终一致

最终一致

落盘一致性 ④

Write Back

Write Through

Write Through

Write Back

Write Back

Write Back

持久化级别

秒级

命令级

命令级

秒级

秒级

秒级

安全性

数据库审计

✔️

✔️

✔️

✔️

✔️

开启TLS加密

✔️

✔️

✔️

✔️

✔️

数据加密TDE

✔️

IP白名单

✔️

✔️

✔️

✔️

✔️

✔️

性能分析

实时Top Key统计

✔️

✔️

✔️

✔️

✔️

✔️

查询历史热点Key

✔️

✔️

✔️

✔️

✔️

离线分析大Key

✔️

✔️

✔️

✔️

✔️

高级功能

通过数据闪回按时间点恢复数据

✔️

✔️

代理查询缓存

✔️

全球分布式缓存

✔️

DTS单向同步

✔️

✔️

✔️

✔️

✔️

DTS双向同步

✔️

✔️

✔️

表格中数字标记的解释如下:

  • ①:该QPS(每秒访问次数)参考值以时间复杂度为O(1)的命令衡量,时间复杂度越高,QPS参考值会相应降低。

  • ②:该性能与数据访问的冷热分布相关,命中内存的比例越高性能越接近社区版基准性能。

  • ③:区别于Redis社区版6.0的IO多线程,内存型的Real Multi-IO能够将IO加速地更彻底,具备更高的抗连接冲击性,且可以线性地提升吞吐能力。

  • ④:数据落盘方式主要有下述两种:

    • Write Through:数据写入成功,数据同步落盘后返回。

    • Write Back:数据写入成功即返回成功,数据异步刷盘。

  • 本页导读 (1)
文档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