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文档快速了解如何使用Quick Tracking,为业务、需求及技术提供详尽的指导,以高效完成埋点接入工作,从而实现数据管理、分析以及可视化看板的构建与展示,让我们动手尝试下吧!
新人需知道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次完整的埋点流程,从提出需求到数据采集到Quick Tracking展示包含哪些关键环节:
第1步:业务准备(需求|业务技术)
由需求人员主导整体的需求梳理、指标体系设计和埋点方案设计。 其中,业务人员配合进行需求沟通,技术人员配合埋点方案设计确认。 此部分建议由Quick Tracking的分析师团队指导进行。
需求梳理(需求|业务)
从核心目标/KPI、用户旅程、用户群体/产品功能,以及现有指标体系等模块进行梳理,明确业务目标和核心需求。
指标体系设计(需求)
梳理完业务需求,需定义关键业务指标,搭建指标框架,沉淀出指标体系;也就是要明确需求最终要看到哪些数据,可以参考标准指标体系进行设计。
埋点方案设计(需求|技术)
基于业务需求(指标)进行场景事件设计,场景事件设计应结合业务流程和界面内容,技术依据场景事件进行内容上报。
第2步:产品准备
在使用Quick Tracking产品时,首先需要创建一个组织和应用,后续的SDK集成、用户行为日志采集和数据分析都需在此基础之上。
第3步:埋点方案录入(需求)
在埋点方案经业务、技术各方审核一致之后,需要登录到Quick Tracking后台进行事件管理,为下一步埋点集成做准备。
第4步:埋点集成与验证(技术)
在创建组织和应用后,需要客户端接入SDK来采集用户行为日志,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源。
SDK集成(技术)
初次对客户端进行埋点实施时,需要按操作进行SDK初始化,当前支持多端将数据接入,对应各端的接入参考如下:
端 | 参考文档 |
Android | |
iOS | |
Web | |
小程序 | |
uniapp | |
flutter | |
React Native | |
鸿蒙Next | |
快应用 |
埋点验证(技术)
技术上报数据之后,需要核对上报的信息是否和采集的信息一致,可以通过日志验证、埋点验证、分析验证等多种方式,具体验证参考:埋点验证
第6步:埋点发布(技术)
经过技术和业务双重校验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将代码发布到生产环境,需要注意切换到生产环境的appkey和收数域名。
第7步:数据分析展示(需求)
指标看板搭建
看板分为两种类型:
预置看板:供所有拥有相应数据访问权限的用户共享查看,旨在实现组织内关键指标的标准化监控与协同分析。
我的看板:由用户独立创建与管理,仅限创建者本人查看或授权给他人查看,用于满足个性化数据洞察需求。
数据模型分析
Quick Tracking支持事件分析、漏洞分析、留存分析、分布分析、间隔分析、session分析、路径分析、可视化分析、归因分析等模型分析。
按照上述步骤逐步操作,即可快速掌握并使用Quick Tracking完成数据采集与分析任务!
- 本页导读 (0)
- 新人需知道
- 第1步:业务准备(需求|业务技术)
- 需求梳理(需求|业务)
- 指标体系设计(需求)
- 埋点方案设计(需求|技术)
- 第2步:产品准备
- 第3步:埋点方案录入(需求)
- 第4步:埋点集成与验证(技术)
- SDK集成(技术)
- 埋点验证(技术)
- 第6步:埋点发布(技术)
- 第7步:数据分析展示(需求)
- 指标看板搭建
- 数据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