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部署
30
https://www.aliyun.com/solution/tech-solution/redis-cache-speedup
方案概览
本方案旨在基于云数据库 Tair(兼容 Redis®)构建缓存以提速应用,提升业务系统的性能,降低响应时间,使应用能够承担更高的负载。
方案架构
方案提供的默认设置完成部署后在阿里云上搭建的运行环境如下图所示。实际部署时您可以根据资源规划修改部分设置,但最终形成的运行环境与下图相似。
本方案的技术架构包括以下基础设施和云服务:
1 个专有网络 VPC:为云服务器 ECS、云数据库 RDS MySQL 版、云数据库 Tair(兼容 Redis®)等云资源构建云上私有网络。
1 台云服务器 ECS:用于部署模拟服务和压力测试。
1 个云数据库 RDS MySQL 版实例:为模拟服务提供数据服务。
1 个云数据库 Redis 版实例:提供缓存服务。
部署准备
开始部署前,请按以下指引完成账号申请、账号充值等准备工作。
准备账号
部署资源
10
规划好资源后,请按照以下步骤部署方案中的所有资源。
创建专有网络 VPC 和交换机
您需要创建专有网络 VPC 和交换机,为云上的相关资源构建一个私有网络。
登录专有网络管理控制台。
在左侧导航栏,单击专有网络。在顶部菜单栏,选择华东1(杭州)地域。
在专有网络页面,单击创建专有网络。
在创建专有网络页面,配置 1 个专有网络和 1 台交换机。在配置交换机时,请确保其所在的可用区内的相关资源均处于可用状态,以保证后续操作的顺利进行。
项目
说明
示例值
VPC 名称
建议您在部署过程中新建一个 VPC 作为本方案的专有网络。部署过程中填写 VPC 名称即可创建对应名称的 VPC。
长度为2~128个字符,以英文大小字母或中文开头,可包含数字、下划线(_)和连字符(-)。
VPC_HZ
IPv4 网段
在创建 VPC 时,您必须按照无类域间路由块(CIDR block)的格式为您的专有网络划分私网网段。阿里云 VPC 支持的网段信息请参见专有网络组成部分。
在网络规划时可以按照管理网段-开发网段-测试网段-生产网段等规则做好规划。网段一旦投入使用,调整过程复杂,因此规划十分重要。
192.168.0.0/16
交换机名称
建议您在部署过程中在新建的 VPC 内创建虚拟交换机。部署过程中填写交换机名称即可创建对应名称的虚拟交换机。
长度为2~128个字符,以英文大小字母或中文开头,可包含数字、下划线(_)和连字符(-)。
vsw_001
可用区
在规划的地域内选择可用区,建议选择排序靠后的,一般此类可用区较新。新可用区资源更充沛,新规格也会在新的可用区优先上线。
可用区 J
IPv4 网段
虚拟交换机需要一个 IPv4 网段。
192.168.1.0/24
创建安全组
接下来,您需要创建 1 个安全组,以管理该安全组内相关云资源的网络流入和流出,确保网络访问的安全性。
在左侧导航栏,选择网络与安全>安全组。
在顶部菜单栏,选择华东1(杭州)地域。
在安全组列表页面,单击创建安全组。
在创建安全组页面,进行安全组的创建。
项目
说明
示例值
安全组名称
设置安全组的名称。
SecurityGroup_1
网络
选择之前规划的专有网络VPC。
VPC_HZ
安全组类型
本方案需从公网拉取相关软件,因此选择普通安全组,以实现公网出方向所有地址可访问。实际部署时,建议选择安全性更高的企业级安全组。
普通安全组
入方向
不需要开启,端口号全部删除。
无
创建云服务器ECS
接下来,您需要创建1个云服务器ECS实例,以用于部署相关应用程序。
在左侧导航栏,选择实例与镜像>实例。
在顶部菜单栏,选择华东1(杭州)地域。
在实例页面,单击创建实例。
在云服务器ECS购买页面,创建云服务器ECS。
项目
说明
示例值
付费类型
付费类型影响实例的计费和收费规则。ECS 计费的详细信息请参见计费方式概述。
按量付费
地域
实例所在地域。
华东1(杭州)
网络及可用区
选择VPC及交换机。
VPC_HZ、vsw_001
实例
ECS 的实例规格及内核、vCPU数量。关于 ECS 选型的最佳实践请参见实例规格选型指导。
ecs.c6.large(2 vCPU 4 GiB)
镜像
ECS 的“装机盘”,为 ECS 实例提供操作系统、预装软件等。
在公共镜像中选择 Alibaba Cloud Linux
镜像版本
镜像的版本。
Alibaba Cloud Linux 3.2104 LTS 64位
系统盘类型
硬盘类型。
ESSD云盘
系统盘容量
硬盘容量。
40 GiB
公网IP
用于在云服务器ECS中从公网下载相关应用程序。
选中分配公网 IPv4 地址
带宽计费模式
由于本方案为解决方案示例,因此选择按使用流量,以节省流量成本。
按使用流量
带宽峰值
本方案以5 Mbps为例。
5 Mbps
安全组
使用之前创建的安全组。选择已有安全组。
SecurityGroup_1
管理设置
选择设置自定义密码,方便后续登录机器安装服务环境。
自定义密码
创建云数据库 RDS MySQL
接下来您需要创建 RDS MySQL 实例、数据库、数据库账号。您需要记录创建的 RDS MySQL 数据库的内网连接地址、数据库名称、账号、密码用于之后的配置。
登录云数据库RDS控制台。
在左侧导航栏,选择实例列表。
在顶部菜单栏,选择华东1(杭州)地域。
在实例列表页面,单击创建实例,在购买页面按照以下配置完成数据库实例创建。
项目
说明
示例值
计费方式
RDS 计费的详细信息请参见计费概览。
按量付费
地域
RDS 实例所在地域。
华东1(杭州)
引擎
本方案以 MySQL 为例。
MySQL 8.0
产品系列
本方案采用单节点部署,性价比高,用于学习或测试。
基础系列
存储类型
RDS 的数据存储类型。关于 RDS 数据存储类型的对比,请参见存储类型。
高性能云盘
VPC
选择网络规划中创建的专有网络 VPC。
VPC_HZ
加入白名单
将 VPC 网段加入到 RDS 实例白名单中,使得同一 VPC 下的 ECS 实例可以访问 RDS 实例。
是
主可用区及网络
选择云服务 ECS 实例的交换机作为 RDS 主节点交换机。
vsw_001
部署方案
本方案以单可用区部署为例。
单可用区部署
实例规格
RDS 的实例规格及内核、vCPU 数量。关于 RDS 选型请参见产品系列概述。
mysql.n4.medium.1
存储空间
存储空间的最小调整量为5GB。部分实例(基于本地SSD盘)的存储空间大小与实例规格绑定,SSD 云盘不受此限制。
50 GB
在完成参数配置后,点击确认下单按钮进行下单。
购买完成后,点击管理控制台,跳转至对应控制台页面。
在左侧导航栏,单击实例列表。
在实例列表页面中,找到刚创建出来的 RDS MySQL 实例,待实例运行状态显示为运行中后,单击实例 ID 进入实例详情控制台。

在控制台实例详情页,在左侧导航栏中,单击账号管理。
在用户账号标签页中,单击创建账号按钮,在弹出框中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账号信息,完成用户的创建,数据库账号固定叫
rds,账号类型可以选择高权限账号。在左侧导航栏中,单击数据库连接,获取内网地址列中的连接地址。该地址将在后续 ECS 实例启动应用服务时使用。
创建云数据库 Redis 版
单击左侧导航栏实例列表。
在顶部菜单栏,选择华东1(杭州)地域。
单击创建实例。
在购买页面,按以下配置完成云数据库 Tair 实例创建。
项目
说明
示例值
产品
选择产品引擎的类型,可选为Redis或者Tair版,Redis选型指南参见产品选型参考。
Redis 开源版
付费方式
实例的计费方式。云数据库 Redis 计费的详细信息请参见计费项。
按量付费
部署模式
实例的部署模式(产品形态)。
云原生
系列
实例规格。
标准版
地域
选择实例所在的地域。
华东1(杭州)
可用区设置
选择实例的可用区类型和主可用区。
单可用区
可用区 J
专有网络
选择之前规划的专有网络 VPC 及交换机。
虚拟交换机
实例类型
本方案以高可用为例。
高可用
大版本
指定 Redis 的版本。
Redis 7.0
架构类型
本方案以不启用集群为例。
不启用集群
分片规格
本方案以 1 GB 为例。
1 GB
分片数量
未开启集群模式时,该模块值为 1,且不可选。
1
读写分离
本方案以关闭读写分离为例。
关闭
总结点数
2 节点,1 主 1 备。
2 节点
实例名称
设置实例备注名。
redis
密码设置
设置实例的访问密码,根据页面引导完成密码设置。
立即设置
输入密码
访问 redis 的密码设置。
自定义密码
在完成参数配置后,点击立即购买按钮进行下单。
在确认订单页,核对参数配置无误后,点击立即开通。
购买完成后,点击控制台,跳转至对应控制台页面。
在左侧导航栏,单击实例列表。
在实例列表页面中,找到刚创建出来的实例,待实例状态显示为运行中后,单击实例ID 进入实例详情控制台。

在控制台实例详情页,在左侧导航栏中,单击账号管理。
在账号管理标签页中,单击创建账号按钮,在弹出框中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账号信息,账号类型选择本地账号,账号填写固定值
redis,权限设置选读写。在左侧导航栏中,单击白名单设置,在白名单设置页签中单击添加白名单分组,分组名称叫
ecs,添加方式为加载 ECS 私网 IP,勾选左边的所有 IP,点击
将所有 IP 都移动到右边,单击确定。在左侧导航栏中,单击实例信息,在连接信息模块中可以看到专有网络的连接地址,该地址将在后续 ECS 实例启动应用服务时使用。
ECS 部署应用服务
10
远程连接云服务器 ECS。
登录ECS管理控制台,在实例页面,找到前面步骤所创建的 ECS 实例。
在右侧操作列,单击远程连接,并选择通过Workbench远程连接。根据页面提示登录,进入终端页面。具体操作请参见:使用Workbench登录ECS实例。
说明如果系统弹出“安全组白名单开通提示”面板, 请按照页面引导完成端口一键添加。
执行以下命令部署模拟应用服务。
cat << EOF >> ~/.bash_profile export MYSQL_URL="设置MYSQL数据库内网地址" export MYSQL_PASSWORD="设置MYSQL数据库rds账号的密码" export REDIS_URL="设置REDIS数据库内网地址" export REDIS_PASSWORD="设置REDIS数据库redis账号的密码" EOF source ~/.bash_profile curl -fsSL https://help-static-aliyun-doc.aliyuncs.com/install-script/redis-cache-speedup/init_speed.sh|bash当页面上出现
Initialization completed successfully时,代表服务已成功安装。
方案验证
5
本方案设计了一个典型的员工与部门关联场景,用于模拟实际业务中根据部门 ID 查询下属员工信息的需求。接口 /getAllEmployeesInDepartment 接受两个参数:departmentId 用于指定查询的部门 ID,cacheFirst 控制是否优先从缓存中读取数据。当 cacheFirst 为 true 时,系统优先尝试从缓存中获取数据,缓存未命中时则回退至数据库查询;若为 false,则直接访问数据库获取结果。
为验证缓存机制在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优势,方案中通过数据库存储过程批量插入了 200 万条员工数据,构建了真实的大数据量环境。同时,编写了两个压测脚本:locustNoCache.py(无缓存模式)和 locustWithCache.py(缓存优先模式),用于对比测试两种访问策略在并发压力下的表现差异。
通过该方案,可直观评估缓存机制在降低数据库负载、提升响应速度、增强系统并发处理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效果,为构建高性能、可扩展的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和优化参考。
远程连接云服务器 ECS。
登录ECS管理控制台,在实例页面,找到前面步骤所创建的 ECS 实例。
在右侧操作列,单击远程连接,并选择通过Workbench远程连接。根据页面提示登录,进入终端页面。具体操作请参见:使用Workbench登录ECS实例。
说明如果系统弹出“安全组白名单开通提示”面板, 请按照页面引导完成端口一键添加。
执行以下命令,启动无缓存接口性能压力测试。
locust -H http://127.0.0.1:8080 -f locustNoCache.py --headless --users 200 --spawn-rate 20 --run-time 60s --exit-code-on-error=0参数说明:
-H:目标系统地址。
-f :执行的目标文件。
--headless:无页面信息。
--users 200:并发用户数量。
--spawn-rate 20:即每秒钟增加的用户数量。
--run-time:运行时长。
--exit-code-on-error=0:结束后自动退出。
结果说明:

reqs:运行时长内完成的用户请求数。
fails:请求的失败数。
Avg: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单位 ms。
Min:请求的最快响应时间,单位 ms。
Max:请求的最慢响应时间,单位 ms。
Median:请求响应的中位时间,单位 ms。
reqs/s:每秒能支持的请求数。
failures/s:每秒请求失败的次数。
执行以下命令,启动缓存接口性能压力测试。
locust -H http://127.0.0.1:8080 -f locustWithCache.py --headless --users 200 --spawn-rate 20 --run-time 60s --exit-code-on-error=0结果说明:

对比前后两次压测结果,在相同硬件配置及缓存全命中条件下,使用缓存的接口响应时间由原先的 8900 毫秒大幅缩短至 2 毫秒。同时,在 Tomcat 线程数固定且运行时长有限的情况下,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从每秒 15 次请求提升到了每秒 63 次请求。
由于压测过程中数据具有随机性,每次运行结果会存在一定波动。图中所示仅为本次测试中的一组典型结果,仅供参考。
资源释放
5
在本方案中,您创建了多个云资源。测试完方案后,您可以参考以下规则处理对应产品的实例,避免继续产生费用:
释放云服务器ECS实例:
登录ECS控制台,在实例页面,找到目标实例,然后在操作列选择
>释放,根据界面提示释放实例。释放1个云数据库 RDS MySQL 版实例:
登录云数据库RDS控制台,在左侧导航栏选择实例列表,找到目标实例,然后在操作列中选择更多>释放实例。
释放云数据库Tair(兼容Redis)实例:
登录云数据库Tair(兼容Redis)控制台,在实例列表页面,找到目标实例,然后在操作列中选择
>释放。删除安全组:
登录ECS 控制台,在安全组页面,找到目标安全组,然后在操作列单击删除,按照界面提示删除安全组。
删除交换机:
登录专有网络控制台,在交换机页面,找到目标交换机,然后在操作列单击删除,按照界面提示删除交换机。
释放专有网络VPC:
登录专有网络控制台,在专有网络页面,找到目标VPC,然后在操作列单击删除,按照界面提示释放专有网络VPC。
释放云数据库实例时,会有 5 分钟左右的延迟,在删除 VPC 和交换机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操作的资源[vsw-bp***]依赖了[kvstore],请先删除依赖资源后再操作或操作的资源[vsw-bp***]依赖了[rds],请先删除依赖资源后再操作的提示,只需耐心等待即可。
一键部署
20
https://www.aliyun.com/solution/tech-solution/redis-cache-speedup
方案概览
本方案旨在基于云数据库 Tair(兼容 Redis®)构建缓存以提速应用,提升业务系统的性能,降低响应时间,使应用能够承担更高的负载。
方案架构
方案提供的默认设置完成部署后在阿里云上搭建的运行环境如下图所示。实际部署时您可以根据资源规划修改部分设置,但最终形成的运行环境与下图相似。
本方案的技术架构包括以下基础设施和云服务:
1 个专有网络 VPC:为云服务器 ECS、云数据库 RDS MySQL 版、云数据库 Tair(兼容 Redis®)等云资源构建云上私有网络。
1 台云服务器 ECS:用于部署模拟服务和压力测试。
1 个云数据库 RDS MySQL 版实例:为模拟服务提供数据服务。
1 个云数据库 Redis 版实例:提供缓存服务。
部署准备
开始部署前,请按以下指引完成账号申请、账号充值等准备工作。
准备账号
一键部署
10
一键部署资源
打开一键部署前往 ROS 控制台。
在顶部选择华东1(杭州)地域。
确认好地域后,进行资源栈信息的配置,并在安全确认中勾选我确认,安全组授权对象设置为 0.0.0.0/0。
配置项
说明
示例值
资源栈名称
本资源栈的名称。
speeding_up_app_based_on_caching
可用区
在规划的地域内选择1个可用区,部署虚拟交换机。建议选择排序靠后的,一般此类可用区较新。新可用区资源更充沛,新规格也会在新的可用区优先上线。
可用区 J
实例规格
ECS 的实例规格及内核、vCPU 数量。关于 ECS 选型的最佳实践请参见实例规格选型指导。
ecs.c6.large
实例密码
登录 ECS 实例的密码配置。
自定义密码
RDS 数据库账号
固定值。
rds
RDS 数据库密码
登录 RDS 数据库的账号密码。
自定义密码
RDS 实例规格
云数据 RDS 的规格配置。
mysql.n4.medium.1
Redis 数据库账号
固定值。
redis
Redis 数据库密码
登录 Redis 账户的密码。
自定义密码
Redis 规格
云数据 Redis 的规格配置。
redis.shard.micro.ce
填写完所有必选信息后,点击下一步:检查并确认。
在配置详情页中检查相关配置无误后,点击创建。
等待资源栈创建,当资源栈信息页签中的状态显示为创建成功时表示一键部署完成。

方案验证
5
本方案设计了一个典型的员工与部门关联场景,用于模拟实际业务中根据部门 ID 查询下属员工信息的需求。接口 /getAllEmployeesInDepartment 接受两个参数:departmentId 用于指定查询的部门 ID,cacheFirst 控制是否优先从缓存中读取数据。当 cacheFirst 为 true 时,系统优先尝试从缓存中获取数据,缓存未命中时则回退至数据库查询;若为 false,则直接访问数据库获取结果。
为验证缓存机制在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优势,方案中通过数据库存储过程批量插入了 200 万条员工数据,构建了真实的大数据量环境。同时,编写了两个压测脚本:locustNoCache.py(无缓存模式)和 locustWithCache.py(缓存优先模式),用于对比测试两种访问策略在并发压力下的表现差异。
通过该方案,可直观评估缓存机制在降低数据库负载、提升响应速度、增强系统并发处理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效果,为构建高性能、可扩展的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和优化参考。
远程连接云服务器 ECS。
登录 ROS 控制台,在左侧导航栏,选择 ,找到本方案创建的资源栈,单击资源栈 ID 进入详情页。
在资源栈详情页中,单击顶部的输出页签,可查看本次资源栈创建输出的相关信息。其中,输出关键字为 EcsLoginAddress 的条目表示云服务器 ECS 实例的登录地址,点击它的值进入实例的登录页。
根据页面提示登录实例,进入终端页面。具体操作请参见:使用Workbench登录ECS实例。
说明如果系统弹出“安全组白名单开通提示”面板, 请按照页面引导完成端口一键添加。
执行以下命令,启动无缓存接口性能压力测试。
locust -H http://127.0.0.1:8080 -f locustNoCache.py --headless --users 200 --spawn-rate 20 --run-time 60s --exit-code-on-error=0参数说明:
-H:目标系统地址。
-f :执行的目标文件。
--headless:无页面信息。
--users 200:并发用户数量。
--spawn-rate 20:即每秒钟增加的用户数量。
--run-time:运行时长。
--exit-code-on-error=0:结束后自动退出。
结果说明:

reqs:运行时长内完成的用户请求数。
fails:请求的失败数。
Avg: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单位 ms。
Min:请求的最快响应时间,单位 ms。
Max:请求的最慢响应时间,单位 ms。
Median:请求响应的中位时间,单位 ms。
reqs/s:每秒能支持的请求数。
failures/s:每秒请求失败的次数。
执行以下命令,启动缓存接口性能压力测试。
locust -H http://127.0.0.1:8080 -f locustWithCache.py --headless --users 200 --spawn-rate 20 --run-time 60s --exit-code-on-error=0结果说明:

对比前后两次压测结果,在相同硬件配置及缓存全命中条件下,使用缓存的接口响应时间由原先的 8900 毫秒大幅缩短至 2 毫秒。同时,在 Tomcat 线程数固定且运行时长有限的情况下,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从每秒 15 次请求提升到了每秒 63 次请求。
由于压测过程中数据具有随机性,每次运行结果会存在一定波动。图中所示仅为本次测试中的一组典型结果,仅供参考。
清理资源
5
您可以使用ROS一键删除创建的云资源,避免继续产生费用。
释放资源栈
登录ROS控制台。
在左侧导航栏,选择资源栈。
在资源栈页面的顶部选择部署的资源栈所在地域,找到资源栈,然后在其右侧操作列,单击删除。
在删除资源栈对话框,选择删除方式为释放资源,然后单击确定,根据提示完成资源释放。
一键部署【免费试用】
20
https://www.aliyun.com/solution/tech-solution/redis-cache-speedup
方案概览
本方案旨在基于云数据库 Tair(兼容 Redis®)构建缓存以提速应用,提升业务系统的性能,降低响应时间,使应用能够承担更高的负载。
方案架构
方案提供的默认设置完成部署后在阿里云上搭建的运行环境如下图所示。实际部署时您可以根据资源规划修改部分设置,但最终形成的运行环境与下图相似。
本方案的技术架构包括以下基础设施和云服务:
1 个专有网络 VPC:为云服务器 ECS、云数据库 RDS MySQL 版、云数据库 Tair(兼容 Redis®)等云资源构建云上私有网络。
1 台云服务器 ECS:用于部署模拟服务和压力测试。
1 个云数据库 RDS MySQL 版实例:为模拟服务提供数据服务。
1 个云数据库 Redis 版实例:提供缓存服务。
立即试用
单击页面右侧的立即试用按钮,即可开始部署。请耐心等待部署完成。
说明若页面显示您的账户余额小于预估试用点,则需先获取足够的试用点后再进行本方案的试用。获取更多试用点可前往解决方案免费试用。
完成部署以后,在左侧云产品资源列表,您可以查看本场景涉及的云产品资源信息。
在当前页面右侧浏览器的RAM 用户登录页面中,单击下一步。

在当前页面左侧的下,复制登录密码,并将其粘贴到右侧浏览器页面的用户密码输入框中,然后单击登录。

在试用过程中,如果您的试用时长接近本方案的最大限制(可在页面右上角查看剩余时长),系统会提示您进行续期。您也可以单击页面右上角的续期来延长试用时间。当剩余时长为零时,系统将自动释放所有创建的资源。
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如需访问某个云资源,请从左侧的云产品资源中复制相应地址,然后将其粘贴到右侧的浏览器中进行访问。
方案验证
5
本方案设计了一个典型的员工与部门关联场景,用于模拟实际业务中根据部门 ID 查询下属员工信息的需求。接口 /getAllEmployeesInDepartment 接受两个参数:departmentId 用于指定查询的部门 ID,cacheFirst 控制是否优先从缓存中读取数据。当 cacheFirst 为 true 时,系统优先尝试从缓存中获取数据,缓存未命中时则回退至数据库查询;若为 false,则直接访问数据库获取结果。
为验证缓存机制在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优势,方案中通过数据库存储过程批量插入了 200 万条员工数据,构建了真实的大数据量环境。同时,编写了两个压测脚本:locustNoCache.py(无缓存模式)和 locustWithCache.py(缓存优先模式),用于对比测试两种访问策略在并发压力下的表现差异。
通过该方案,可直观评估缓存机制在降低数据库负载、提升响应速度、增强系统并发处理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效果,为构建高性能、可扩展的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和优化参考。
远程连接云服务器 ECS。
登录ECS管理控制台,在实例页面,找到前面步骤所创建的 ECS 实例。
在右侧操作列,单击远程连接,并选择通过Workbench远程连接。根据页面提示登录,进入终端页面。具体操作请参见:使用Workbench登录ECS实例。
说明如果系统弹出 Workbench 服务关联角色提示面板,请单击确定完成角色创建。后续出现登录实例失败的提示窗口,单击一键添加按钮。在跳转的安全组白名单开通提示页面中,再次单击一键添加,完成后返回登录弹窗,点击登录按钮即可完成实例登录操作。
执行以下命令,启动无缓存接口性能压力测试。
locust -H http://127.0.0.1:8080 -f locustNoCache.py --headless --users 200 --spawn-rate 20 --run-time 60s --exit-code-on-error=0参数说明:
-H:目标系统地址。
-f :执行的目标文件。
--headless:无页面信息。
--users 200:并发用户数量。
--spawn-rate 20:即每秒钟增加的用户数量。
--run-time:运行时长。
--exit-code-on-error=0:结束后自动退出。
结果说明:

reqs:运行时长内完成的用户请求数。
fails:请求的失败数。
Avg: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单位 ms。
Min:请求的最快响应时间,单位 ms。
Max:请求的最慢响应时间,单位 ms。
Median:请求响应的中位时间,单位 ms。
reqs/s:每秒能支持的请求数。
failures/s:每秒请求失败的次数。
执行以下命令,启动缓存接口性能压力测试。
locust -H http://127.0.0.1:8080 -f locustWithCache.py --headless --users 200 --spawn-rate 20 --run-time 60s --exit-code-on-error=0结果说明:

对比前后两次压测结果,在相同硬件配置及缓存全命中条件下,使用缓存的接口响应时间由原先的 8900 毫秒大幅缩短至 2 毫秒。同时,在 Tomcat 线程数固定且运行时长有限的情况下,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从每秒 15 次请求提升到了每秒 63 次请求。
清理资源
5
单击当前方案页面右上角的
结束试用,在弹出的确认框中继续单击确定,即可结束试用并释放所有资源。
方案试用结束后,试用账号将销毁,试用资源将自动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