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云原生内存数据库Tair内存型(云盘版)规格,包含内存容量、连接数、带宽、QPS参考值等信息。
实例规格
下表为单个分片的规格,集群架构、读写分离架构实例的整体性能为:分片规格性能 * 分片数。
说明
- 规格中的ESSD云盘仅用于系统运行(例如存储日志、备份临时文件、AOF文件等),不作为数据存储的介质。
- 关于集群架构直连模式与集群架构代理模式的差异,请参见集群架构。
- 集群架构的云盘实例支持自由调整分片节点的数量,更多信息请参见调整云盘实例的分片数量。
标准架构与集群架构直连模式的分片规格
以下规格适用于标准架构与集群架构直连模式的云盘实例。
规格名称 | 规格代码(API使用) | CPU核数 | 内存(GB) | ESSD云盘(GB) | 带宽(MB/s) | 每秒新建连接数 | 最大连接数 | QPS参考值 |
---|---|---|---|---|---|---|---|---|
1 GB | tair.rdb.1g | 6 | 1 | 5 | 96 | 30,000 | 30,000 | 300,000 |
2 GB | tair.rdb.2g | 6 | 2 | 10 | 96 | 30,000 | 30,000 | 300,000 |
4 GB | tair.rdb.4g | 6 | 4 | 20 | 96 | 30,000 | 30,000 | 300,000 |
8 GB | tair.rdb.8g | 6 | 8 | 40 | 96 | 30,000 | 30,000 | 300,000 |
16 GB | tair.rdb.16g | 6 | 16 | 80 | 96 | 30,000 | 30,000 | 300,000 |
24 GB | tair.rdb.24g | 6 | 24 | 120 | 96 | 30,000 | 30,000 | 300,000 |
32 GB | tair.rdb.32g | 6 | 32 | 160 | 96 | 30,000 | 30,000 | 300,000 |
64 GB | tair.rdb.64g | 6 | 64 | 320 | 96 | 30,000 | 30,000 | 300,000 |
集群架构代理模式与读写分离架构的分片规格
以下规格适用于集群架构代理模式与读写分离架构的云盘实例。
规格名称 | 规格代码(API使用) | CPU核数 | 内存(GB) | ESSD云盘(GB) | 带宽(MB/s) | 每秒新建连接数 | 最大连接数 | QPS参考值 |
---|---|---|---|---|---|---|---|---|
1 GB | tair.rdb.with.proxy.1g | 6 | 1 | 5 | 96 | 30,000 | 30,000 | 300,000 |
2 GB | tair.rdb.with.proxy.2g | 6 | 2 | 10 | 96 | 30,000 | 30,000 | 300,000 |
4 GB | tair.rdb.with.proxy.4g | 6 | 4 | 20 | 96 | 30,000 | 30,000 | 300,000 |
8 GB | tair.rdb.with.proxy.8g | 6 | 8 | 40 | 96 | 30,000 | 30,000 | 300,000 |
16 GB | tair.rdb.with.proxy.16g | 6 | 16 | 80 | 96 | 30,000 | 30,000 | 300,000 |
24 GB | tair.rdb.with.proxy.24g | 6 | 24 | 120 | 96 | 30,000 | 30,000 | 300,000 |
32 GB | tair.rdb.with.proxy.32g | 6 | 32 | 160 | 96 | 30,000 | 30,000 | 300,000 |
64 GB | tair.rdb.with.proxy.64g | 6 | 64 | 320 | 96 | 30,000 | 30,000 | 300,000 |
性能说明
架构 | 性能说明 |
---|---|
标准架构 | 实例整体的性能与实例规格表中对应的性能一致。 |
集群架构直连模式读写分离版 | 实例整体的性能 = 分片规格的性能 * 分片数。
说明 集群架构代理模式实例的带宽上限为2,048 MB/s,总QPS上限为10,000,000,最大连接数上限为500,000。
那么,该实例的整体性能即为:
|
CPU核数说明
为保障服务稳定运行,系统会保留其中1个CPU用于处理 后台任务 。如果实例为集群或读写分离架构,每个数据分片或每个只读节点均会保留其中1个CPU用于处理后台任务。
带宽说明
- 上表中的带宽值是单个分片的带宽,集群架构、读写分离架构实例的总带宽为所有分片节点带宽的总和。
- 集群架构代理模式的带宽上限为2,048 MB/s,达到该上限后,即使增加分片数量,带宽也不会提高。集群架构直连模式无整体带宽限制。
- 带宽分别应用于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如果某规格的总带宽为24 MB,则该规格实例的上下行带宽都是24 MB。
- 表中的带宽为Tair实例的内网带宽。外网带宽取决于内网带宽,同时受到Tair实例与客户端之间的网络带宽限制,建议使用内网连接方式,排除外网影响,发挥最大的带宽性能。
连接数计算规则
类别 | 说明 |
---|---|
最大连接数 |
|
每秒新建连接数 | 每秒新建连接数上限即每秒内可新增的连接数量。例如实例的每秒新建连接数上限为10,000,连接数上限为50,000,实例运行后的第n秒的实际连接数为12,000,则第n+1秒时的连接数最大为只能为22,000(即12,000+10,000)。
说明 当您通过直连模式连接实例时,由于绕过了代理节点,连接性能有一定的下降,单个数据分片的每秒新建连接数上限为2,000。例如实例具备4个数据分片,则整体的每秒新建连接数上限为8,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