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集群是通过阿里云注册集群接入本地数据中心自建Kubernetes集群的容器集群,它可以为自建Kubernetes扩容云上ECS节点,同时也可以管理云上云下计算资源。本文介绍混合集群的网络模式及如何实现云上云下网络互联互通。
混合集群的网络模式
自建Kubernetes集群扩容云上ECS,形成云上云下网络互通的混合集群,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混合集群的组网模式。本地数据中心自建部分,根据业务需求规划进行选择。
- 如果您的自建Kubernetes集群规模为中小型(比如节点规模小于100台),且对网络性能没有很高要求的情况下,可选择如下网络模式。
- Flannel VXLAN模式
- Calico IPIP模式
- Cilium VXLAN模式
- 如果您的自建Kubernetes集群规模为大型或者规划为大型集群,且对网络性能要求较高,可选择如下网络模式。
- Calico路由反射模式
- Cilium BGP路由模式
通常自建集群使用Calico路由模式场景较多,本文以IDC自建集群使用Calico路由模式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关于云上容器网络插件的使用,通常建议使用对应云平台定制化的网络组件,阿里云容器平台统一使用Terway网络组件进行容器网络的管理。混合集群组网模式如下图所示。

您在本地数据中心内的私网网段为192.168.0.0/24,容器网络网段为10.100.0.0/16,采用Calico网络插件的路由反射模式;云上专有网络网段为10.0.0.0/8,计算节点虚拟交换机网段为10.10.24.0/24,容器Pod虚拟交换机网段为10.10.25.0/24,采用Terway网络插件的共享模式。
注意 在混合集群中,您需要确保云下的Calico网络插件只运行在云下,云上的Terway网络插件只运行在云上。更多信息,请参见配置混合集群网络。
搭建混合网络的关键是打通云上云下的网络连通性,主要包括:
- 云下网络与云上VPC网络互联互通。
- 云下容器网络与云上容器网络互联互通。
云上云下网络互联互通
在云原生场景下,云上云下网络互联互通既包括集群计算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包括容器Pods之间的互联互通。网络互联互通示意如下图所示。

实现云上云下网络互联互通的大致步骤流程如下。具体操作,请参见本地IDC通过专线访问云服务器E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