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销成本
摊销成本提供费用分摊能力,将您在云上产生的费用(含预付费和后付费)按照指定的分摊规则分摊至自然月。您可以通过“摊销成本”,快速掌握云上费用分摊情况。
摊销成本处于白名单公测中,逐步开放,或请联系您的服务经理申请试用。
功能说明
摊销成本支持两种视角(摊销期、账期),三种统计维度(按实例、按产品、按财务单元)展示预付费和后付费所对应的费用分摊情况。
两种视角:
摊销期视角:按照摊销月视角统计每个摊销月的摊销成本。单个摊销月的摊销成本可能来自于不同账期的订单/账单。当历史摊销金额错误,需要调整历史摊销成本时,可能会导致不同时点来查看单个摊销月的摊销成本不同;
账期视角:按照账期视角统计指定账期内的订单/账单的费用分摊情况。单个账期的订单/账单可能会分摊至不同的摊销月,不同时点来查看单个账期的摊销成本可能会发生变化。
三种统计维度:
按实例统计:按资源实例维度展示费用分摊情况;
按产品统计:按产品维度展示费用分摊情况;
按财务单元统计:按财务单元维度展示费用分摊情况。
如果您拥有多个账号,可以先通过【企业管理】功能将涉及的所有账号建立关联,即可登录主账号,在功能或表单入口筛选/查看/导出全部或部分财务关联账号的数据。
可视化分析:
您可以前往“成本分析”,在成本类型中选择“本期摊销-应付金额”,时间粒度中选择摊销成本对应的摊销月范围,即可查看摊销月视角的摊销成本。

操作说明
您可以登录“用户中心”,进入“成本管理-摊销成本”,查看费用分摊情况,如下图所示:

您可以点击“摊销月”下拉框,选择月份,查看分摊至此摊销月份的费用信息。
您可以点击“账期”下拉框,选择账期,查看此账期的订单/账单的费用分摊信息。
“摊销月”和“账期”目前支持选择最近12个月。
您可以输入“实例ID”,查看对应资源示例的费用分摊信息。
您可以点击“账号”,选择查看对应账号下的费用分摊信息。
您可以点击“Owner账号”,选择查看对应Owner账号下的费用分摊信息。
按实例
统计项选择“实例”,可以查看按资源实例汇总的费用分摊情况:
账期:资源实例产生的分摊费用所对应的账单结算周期,一般为“月”;
摊销状态:包含未摊销和已摊销;
摊销月:资源实例产生的费用分摊对应的自然月;
账号:对账单进行结算的账号,包含相应财务关联子账号;
Owner账号:资源归属的账号;
财务单元:资源实例所属财务单元;
产品:用户所采购的各类云产品;
产品明细:用户所采购云产品下具体的商品;
业务类型:包含托管业务和财务管理;
消费类型:包含预付费与后付费;
实例ID:资源实例对应的名称编号;
资源组:用户于控制台所设置的,该资源所归属的资源组;
实例标签:用户于控制台所设置的,为该资源的标签属性,资源产生的详单继承该属性;
公网IP:资源实例对应的公网IP信息;
私网IP:资源实例对应的私网IP信息;
地域:资源实例对应计费项的地域信息;
可用区:资源实例对应计费项所在可用区的信息;
官网价:资源实例根据商品目录价计算出来的消费金额;
优惠金额:根据合同折扣、官网活动优惠等产生的折扣优惠金额;
抹零金额:在计费过程中会产生小数点后多位的资源使用费用,而在实际扣费时,仅扣除到小数点后2位;小数点后第3位到更细精度相应的金额会被舍弃,这种舍弃部分的金额称作“抹零金额”;
应付金额:用户享受优惠后需支付的金额,应付金额=原价-优惠金额-抹零金额;
代金券抵扣:用户通过代金券抵扣的金额;
优惠券抵扣:用户通过优惠券抵扣的金额;
储值卡支付金额:用户通过储值卡支付的金额;
消费金额(可开票):消费金额(可开票)=应付金额-代金券金额-储值卡支付金额;
期初已摊-官网价: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官网价金额;
期初已摊-优惠金额: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优惠金额;
期初已摊-抹零金额: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抹零金额;
期初已摊-应付金额: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应付金额;
期初已摊-代金券抵扣: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代金券抵扣金额;
期初已摊-优惠券抵扣: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优惠券抵扣金额;
期初已摊-储值卡支付金额: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储值卡支付金额;
期初已摊-消费金额(可开票):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消费金额(可开票)金额;
本期摊销-官网价:当前摊销月分摊的官网价金额;
本期摊销-优惠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的优惠金额;
本期摊销-抹零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的抹零金额;
本期摊销-代金券抵扣:当前摊销月分摊到代金券抵扣金额;
本期摊销-优惠券抵扣:当前摊销月分摊到优惠券抵扣金额;
本期摊销-储值卡支付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的储值卡支付金额;
本期摊销-消费金额(可开票):当前摊销月分摊的消费金额(可开票)金额;
期末待摊-官网价: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官网价金额;
期末待摊-优惠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优惠金额;
期末待摊-抹零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抹零金额;
期末待摊-应付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应付金额;
期末待摊-代金券抵扣: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代金券金额;
期末待摊-优惠券抵扣: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优惠券金额;
期末待摊-储值卡支付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储值卡支付金额;
期末待摊-消费金额(可开票):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消费金额(可开票)金额。
按产品
统计项选择“产品”,可以查看按产品汇总的费用,分摊到该月的费用等信息:
账期:分摊费用所对应的账单结算周期,一般为“月”;
摊销状态:包含未摊销和已摊销;
摊销月:按产品汇总的费用分摊对应的自然月;
账号:需要对账单进行结算的账号,包含相应财务关联子账号;
产品:用户所采购的各类云产品;
产品明细:用户所采购云产品下具体的商品;
业务类型:包含托管业务和财务管理;
消费类型:包含预付费与后付费;
官网价:资源实例根据商品目录价计算出来的消费金额;
优惠金额:根据合同折扣、官网活动优惠等产生的折扣优惠金额;
抹零金额:在计费过程中会产生小数点后多位的资源使用费用,而在实际扣费时,仅扣除到小数点后2位;小数点后第3位到更细精度相应的金额会被舍弃,这种舍弃部分的金额称作“抹零金额”;
应付金额:用户享受优惠后需支付的金额,应付金额=原价-优惠金额-抹零金额;
代金券抵扣:用户通过代金券抵扣的金额;
优惠券抵扣:用户通过优惠券抵扣的金额;
储值卡支付金额:用户通过储值卡支付的金额;
消费金额(可开票):消费金额(可开票)=应付金额-代金券金额-储值卡支付金额;
期初已摊-官网价: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官网价金额;
期初已摊-优惠金额: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优惠金额;
期初已摊-抹零金额: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抹零金额;
期初已摊-应付金额: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应付金额;
期初已摊-代金券抵扣: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代金券抵扣金额;
期初已摊-优惠券抵扣: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优惠券抵扣金额;
期初已摊-储值卡支付金额: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储值卡支付金额;
期初已摊-消费金额(可开票):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消费金额(可开票)金额;
本期摊销-官网价:当前摊销月分摊的官网价金额;
本期摊销-优惠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的优惠金额;
本期摊销-抹零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的抹零金额;
本期摊销-代金券抵扣:当前摊销月分摊到代金券抵扣金额;
本期摊销-优惠券抵扣:当前摊销月分摊到优惠券抵扣金额;
本期摊销-储值卡支付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的储值卡支付金额;
本期摊销-消费金额(可开票):当前摊销月分摊的消费金额(可开票)金额;
期末待摊-官网价: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官网价金额;
期末待摊-优惠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优惠金额;
期末待摊-抹零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抹零金额;
期末待摊-应付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应付金额;
期末待摊-代金券抵扣: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代金券抵扣金额;
期末待摊-优惠券抵扣: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优惠券抵扣金额;
期末待摊-储值卡支付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储值卡支付金额;
期末待摊-消费金额(可开票):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消费金额(可开票)金额。
按财务单元
统计项选择“财务单元”,可以查看按财务单元汇总的费用分摊情况:
账期:资源实例产生的分摊费用所对应的账单结算周期,一般为“月”;
摊销状态:包含未摊销和已摊销;
摊销月:资源实例产生的费用分摊对应的自然月;
账号:对账单进行结算的账号,包含相应财务关联子账号;
财务单元:资源实例所属财务单元;
官网价:资源实例根据商品目录价计算出来的消费金额;
优惠金额:根据合同折扣、官网活动优惠等产生的折扣优惠金额;
抹零金额:在计费过程中会产生小数点后多位的资源使用费用,而在实际扣费时,仅扣除到小数点后2位;小数点后第3位到更细精度相应的金额会被舍弃,这种舍弃部分的金额称作“抹零金额”;
应付金额:用户享受优惠后需支付的金额,应付金额=原价-优惠金额-抹零金额;
代金券抵扣:用户通过代金券抵扣的金额;
优惠券抵扣:用户通过优惠券抵扣的金额;
储值卡支付金额:用户通过储值卡支付的金额;
消费金额(可开票):消费金额(可开票)=应付金额-代金券金额-储值卡支付金额;
期初已摊-官网价: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官网价金额;
期初已摊-优惠金额: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优惠金额;
期初已摊-抹零金额: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抹零金额;
期初已摊-应付金额: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应付金额;
期初已摊-代金券抵扣: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代金券抵扣金额;
期初已摊-优惠券抵扣: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优惠券抵扣金额;
期初已摊-储值卡支付金额: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储值卡支付金额;
期初已摊-消费金额(可开票):截止到当前摊销月月初已分摊的消费金额(可开票)金额;
本期摊销-官网价:当前摊销月分摊的官网价金额;
本期摊销-优惠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的优惠金额;
本期摊销-抹零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的抹零金额;
本期摊销-代金券抵扣:当前摊销月分摊到代金券抵扣金额;
本期摊销-优惠券抵扣:当前摊销月分摊到优惠券抵扣金额;
本期摊销-储值卡支付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的储值卡支付金额;
本期摊销-消费金额(可开票):当前摊销月分摊的消费金额(可开票)金额;
期末待摊-官网价: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官网价金额;
期末待摊-优惠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优惠金额;
期末待摊-抹零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抹零金额;
期末待摊-应付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应付金额;
期末待摊-代金券抵扣: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代金券抵扣金额;
期末待摊-优惠券抵扣: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优惠券抵扣金额;
期末待摊-储值卡支付金额: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储值卡支付金额;
期末待摊-消费金额(可开票):当前摊销月分摊后,剩下还未分摊的消费金额(可开票)金额。
定制摊销成本
点击“定制列”,在弹出的定制窗口中,可以勾选想要展示的字段列,点击“确定”,系统将按勾选的字段进行展示。

导出数据
点击“导出CSV”,在弹窗中选择“当前所选”,可导出当前筛选账号的CSV格式摊销成本;选择“所有内容”,可以导出全量账号(含主子账号)的CSV格式摊销成本。
完成后输入验证码,点击“确定”,即可下载摊销成本。

费用摊销场景及具体逻辑举例如下:
场景分类 | 场景说明 | 分摊规则 | 示例及说明 1)示例中计算的金额均只保留2位小数点,仅供参考; 2)分摊时产生的尾差体现在最后一期,示例中未完全体现,仅供参考; 3)新购、变配等业务行为当天是否参与分摊计算取决于当天是否足24小时,若足则参与分摊计算,反之则分摊金额为0,示例中计算的分摊金额仅供参考; |
抵扣资源分摊场景 | 主要适用于抵扣资源的分摊场景。 抵扣资源,指预留实例券、节省计划、存储容量单位包、PolarDB计算包,其他资源包等。这些资源购买后属于用户的资产,可抵扣指定云产品的按量实例用量。 | 按量分摊。 这个“量”可以是带宽、流量、通话、存储等可计量的量。分摊金额根据实际使用量进行分摊。 | 示例场景一:自然月周期型/动态月周期型
基于以上抵扣明细,1月每天的分摊金额如下:
基于以上抵扣明细,2月每天的分摊金额如下:
示例场景二:总量递减型
基于以上抵扣明细,新购订单每天的分摊金额如下:
基于以上抵扣明细,新购订单2月每天的分摊金额如下:
示例场景三:总量恒定型
|
预付费产品分摊场景 | 主要适用于消费类型为“预付费”,且商品不归属于抵扣资源的商品分摊场景。如云服务器ECS(包月),关系型数据库RDS(包月)、 DDoS防护服务(包年包月)。 | 线性分摊。即在有效期内进行平均分摊,每天/月的分摊金额=订单金额 / 订单生效周期的天数。 | 示例场景一:新购-》退订
按照线性分摊的逻辑,新购订单分摊结果如下:
示例场景二:新购-》提前续费-》升配
按照线性分摊的逻辑,新购订单分摊结果如下:
示例场景三:新购-》提前续费-》降配
按照线性分摊的逻辑,新购订单分摊结果如下:
|
后付费产品分摊场景 | 主要适用于消费类型为“后付费“,且商品不归属于抵扣资源的商品分摊场景。如:应用型负载均衡(按量付费)、ECS云服务器(按量付费)。 | 一次性分摊。即在某个时间点一次性分摊。每天的分摊金额=订单/账单金额。 | 示例场景一:后付费按小时出账 客户使用的后付费产品服务周期为2022.01.01 23:00:00-2022/01/01 23:59:59,账单号A001, 应付金额2元。因此,2022.01.01分摊金额为2元。 示例场景二:后付费按月出账 客户使用的后付费产品服务周期为2022.01.01 23:00:00-2022.01.01 23:59:59,账单号A001,金额为1000。该条账单是在2022.02月初(一般在1~3号之间)产生。在账单产生之前去看分摊成本,没有数据,详单产生之后去看分摊成本才有数据。此时,2022.01.01分摊金额为1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