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热力图

更新时间:

一、 功能概述

楼宇热力图(Building Heatmap)是Quick BI中一种专门用于可视化展示线下物理空间内人流或其他指标热力分布的地理类图表。它通常叠加在用户自定义的建筑平面图或场馆布局图之上,通过不同颜色和强度(热力深度)来表示特定区域的人流密度、停留时长、销售额等数据的集中程度。这种图表对于理解和优化线下场所的空间利用、动线设计、展台布局、商品陈列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楼宇热力图的核心在于将抽象的数据与真实的物理空间布局相结合,使得管理者能够直观地洞察哪些区域是“热点”,哪些区域相对“冷清”,从而做出数据驱动的决策。

主要优势:

  • 空间数据可视化: 将数据直接映射到真实的楼宇或场馆平面图上,使得空间分布特征一目了然。

  • 多楼层支持与切换: 能够同时展示和分析包含多个楼层的建筑或场馆的热力数据,并支持在不同楼层之间进行方便的切换查看。

  • 动态热力变化: 结合时间维度数据,可以展示热力分布随时间(例如,一天中的不同时段)的动态变化过程。

  • 数据聚合方式可选: 支持在“当前时刻”热力(展示时间轴上最新节点的数据)和“当日累计”热力(汇总当前所有时间节点的数据)之间切换,满足不同分析视角的需求。

  • 自定义底图集成: 允许用户上传并使用自己设计的楼宇平面图、场馆示意图等作为热力图的背景,确保可视化结果与实际场景高度匹配。

  • 指导性强: 对于场馆设计、展台布局、商品摆放、人流疏导、安全监控等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典型应用场景:

楼宇热力图广泛应用于需要对特定物理空间内人流或事件分布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场景:

  • 大型商超与购物中心: 分析各区域顾客密度、热门店铺、促销活动区域吸引力,优化商品陈列和店铺布局,提升坪效。

  • 展会与大型展厅: 评估各展台的人气、观众停留时间,指导展位定价、展品摆放和参观动线设计。

  • 产业园区与办公楼宇: 监控各区域人员活动情况,用于空间利用率分析、安全管理、公共设施布局优化。

  • 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 分析旅客在候车厅、安检口、登机口等区域的聚集情况,优化服务设施和人流引导。

  • 博物馆、图书馆、主题公园: 了解游客在不同展区或游乐设施的分布和停留热度,改善游览体验。

  • 线下零售门店: 分析顾客在店内的行走路径和商品关注热点,优化货架布局和促销策略。

效果图示例:

image.png

二、 前提条件与重要提示

  • 已创建仪表板: 您需要在Quick BI中先创建一个仪表板,才能在其中添加楼宇热力图。

  • 自定义图片底图并完成数据集匹配: 这是使用楼宇热力图的核心前提。您必须首先在Quick BI的“组织设置”或相关管理模块中上传您的楼宇平面图(如PNG、JPG格式),并对图片进行地理信息标定(例如,定义图片的坐标系或通过打点方式将图片上的位置与数据集中的地理坐标关联起来)。然后,您需要有一个包含了与这些标定点对应坐标数据(X、Y坐标)的数据集。具体操作请参见Quick BI官方文档中关于“自定义图片底图”的详细说明。

  • 数据准备: 您的数据集中需要包含以下关键信息:

    • 坐标数据 (X, Y): 用于在底图上定位热力点的精确坐标。这些坐标必须与您在自定义图片底图标定时的坐标系一致。

    • 楼层信息: 如果您的场馆有多层,需要一个字段来标识每个数据点所属的楼层。此字段的值必须与您在自定义图片底图设置中为各楼层命名的名称完全一致

    • 热力值: 一个度量字段,表示在该坐标点和时间点的热力强度(如人流量、销售额)。

    • 时间信息: 如果需要展示动态热力变化,需要一个时间字段(通常精确到分钟)。

三、 操作步骤

1. 创建图表并选择数据集

  1. 在仪表板编辑界面,从图表列表中选择并添加“楼宇热力图”。

  2. 在弹出的数据源选择或配置界面,选择那个已经与您自定义的楼宇图片底图匹配好的数据集。再次强调,自定义图片底图的预先设置和关联是至关重要的。

2. 图表字段配置

在图表右侧的“字段”标签页,根据以下说明将数据集中的字段拖拽或双击到相应的配置区域:

  1. 坐标数据/维度 (Coordinate Data/Dimension):

    • 将包含X坐标的字段拖拽到此区域的X轴位置。

    • 将包含Y坐标的字段拖拽到此区域的Y轴位置。

    • 说明: 此处仅支持已在数据集中正确配置并与自定义图片底图关联的“自定义图片类型”的地理字段。

  2. 楼层/维度 (Floor/Dimension):

    • 将标识数据点所属楼层的维度字段拖拽至此区域。

    • 重要说明: 此维度字段中的值(楼层名称)必须与您在Quick BI“自定义图片底图”功能中为每个楼层平面图设置的名称严格一一对应。例如,如果数据中有“F1”,底图设置中也必须有对应的“F1”楼层,否则该楼层的数据将无法正确展示。

  3. 区域位置标签/维度 (Area Location Label/Dimension) (可选):

    • 如果您希望在图表的某些特定区域(例如,自定义图片底图中标定的一些关键区域或POI点)显示标签或节点,可以将相应的维度字段拖拽至此。这有助于在热力图上叠加显示一些固定的地理标记。

  4. 热力深度/度量 (Heat Intensity/Measure):

    • 将表示热力强度的度量字段(例如“人流量”)拖拽至此区域。该字段的数值大小将决定热力图中对应位置的颜色深浅和热力点的半径。

  5. 时间周期/时间 (Time Period/Time):

    • 将记录事件发生时间的日期字段拖拽至此区域。

    • 重要说明: 此处只支持拖入分钟级别的日期字段(例如,数据类型为 DATETIME 且包含时分秒信息,或者专门处理过的表示分钟的字段)。这将用于驱动时间轴的播放和热力图的动态变化。

  6. 工具提示/度量 (Tooltip/Measure) (可选):

    • 如果您希望在鼠标悬停到热力区域或特定点时,在工具提示框中显示更多相关信息,可以将相应的度量或维度字段拖拽至此区域。最多支持拖入5个字段。

  7. 过滤器 (Filter) (可选):

    • 根据您的业务需求,可以添加过滤器来筛选在图表中展示的数据(例如,只看特定日期范围、特定人群类型等)。

  8. 单击“更新”按钮,系统将根据所选字段和配置渲染楼宇热力图。

image.png

3. 图表样式配置

在右侧的“样式”配置面板中,您可以对楼宇热力图的视觉表现和功能进行详细设置。图表通用的标题与卡片样式配置请参见Quick BI的通用文档。

地理区域

  • 显示范围:

    • 自动: Quick BI会根据当前显示楼层的数据点分布自动调整地图的视野和缩放级别,以包含所有热力点。

    • 自定义: 允许用户手动设置地图的中心点、缩放级别或显示的地理边界,这在希望固定某个特定视野时非常有用。

image.png

热力区域

此区域用于配置热力渲染的核心参数:

image.png

  • 数据映射区间: 定义如何将“热力深度/度量”的数值范围映射到颜色和视觉强度上。

    • 连续型区间: 度量值与颜色强度之间呈平滑的连续变化。

    • 等分区间: 将度量值的范围等分成若干段,每段对应一个固定的颜色或强度等级。

    • 自定义区间: 允许用户手动设置多个数值分界点和对应的颜色,实现更精细的视觉分层。

  • 颜色设置: 选择热力图的颜色方案。

    • 序列渐变: 提供多种预设的平滑渐变色带(例如,从蓝到红,从绿到黄)。

    • 分离渐变: 类似于等分区间,但颜色之间可能是离散变化的。

    • 自定义: 允许用户完全自定义渐变色的起始色、中间色和结束色,或为每个自定义区间指定颜色。

  • 透明度: 设置热力渲染层的整体透明度(0% - 100%)。较高的透明度可以让底图的细节更清晰可见,较低的透明度则使热力效果更突出。

  • 热力半径: 设置每个热力点影响的半径范围(例如,5px - 100px)。半径越大,热力效果越平滑和弥散;半径越小,热力点的边界越清晰。该值应根据您的数据密度和底图比例进行调整。

图例区域

  • 显示图例: 勾选此项以显示图例。图例会解释热力图中不同颜色对应的数值范围或热力等级。

  • 图例位置: 设置图例在图表画布上的显示位置(如左上、右下等)。

  • 背景色: 为图例框设置背景颜色。

  • 文本样式: 配置图例文本的字体、颜色、大小等。

  • 默认展开: 设置图例在图表加载时是否默认处于展开状态。

image.png

工具提示区域

  • 开启工具提示: 勾选此项以启用鼠标悬停时的信息提示功能。

  • 背景色: 自定义工具提示框的背景颜色。

  • 文本格式: 配置工具提示中文字的字体、颜色、大小等样式。

image.png

功能配置区域

此区域包含一些楼宇热力图特有的交互和功能控制选项:

image.png

  • ① 开启楼层切换:

    • 勾选后,图表上会显示楼层切换控件(通常是楼层名称列表或按钮)。

    • 位置: 设置楼层切换控件在图表上的显示位置(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 默认展开: 设置楼层切换控件在图表加载时是否默认处于展开状态。

  • ② 开启时间轴和页面加载自动播放:

    • 开启时间轴:

      • 勾选后,图表底部会显示一个时间轴,用户可以通过拖动时间轴滑块或点击播放按钮来查看不同时间点的热力分布。

      • 说明: 此配置项仅当您在字段配置中为“时间周期/时间”区域拖入了时间字段时才会出现,并且通常默认开启。

    • 页面加载自动播放:

      • 勾选后,当仪表板页面加载完成时,时间轴会自动开始播放。

      • 播放间隔: 设置自动播放时,时间轴上每个时间节点之间的停留时间(以分钟为单位,例如最小1分钟,最大60分钟)。

      • 说明: 此选项仅在勾选了“开启时间轴”后才可配置。

  • ③ 计算方式 (数据聚合切换):

    • 勾选“开启当前时刻/当日累计切换”后,图表右上角通常会显示一个切换按钮,允许用户在两种数据聚合方式之间选择。

    • 您可以设置默认展示其中一个。

    • 当前时刻: 图表仅显示时间轴上当前选定(或最新一个)时间节点的热力数据。这有助于观察瞬时的热力分布。

    • 当日累计: 图表会汇总当前传入的所有时间节点的数据(例如,一天内所有分钟级数据的累加),展示一个累积的热力效应。这有助于了解一天中整体的热点区域。

4. 图表分析配置

楼宇热力图通常也支持一些基本的图表交互分析功能:

  • 数据交互:

    • 联动: 可以配置楼宇热力图与其他图表(例如,显示详细人流数据的表格或趋势图)进行联动。例如,点击热力图上的某个区域或时间点,其他图表可以联动显示该区域或时间段的详细数据。

    • 跳转: 可以设置从楼宇热力图的特定元素(如果支持)点击后跳转到其他仪表板或外部链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或操作。

四、 常见问题 (FAQ)

问:我的楼宇热力图没有显示任何热力效果,或者底图不正确,可能是什么原因?答:最常见的原因有:

  1. 自定义图片底图未正确配置或关联: 请务必确认您已在Quick BI中上传了楼宇平面图,并正确完成了地理标定(坐标打点),且当前选择的数据集已与此自定义图片底图成功匹配。

  2. 坐标数据不匹配: 数据集中的X、Y坐标值必须与您在自定义图片底图标定时使用的坐标系和范围一致。任何偏差都可能导致热力点无法正确定位。

  3. 楼层名称不匹配: 如果有楼层数据,“楼层/维度”字段中的值必须与自定义图片底图设置中各楼层的命名完全一致(包括大小写、空格等)。

  4. 数据为空或不符合预期: 检查“热力深度/度量”字段是否有有效的数值数据。如果数据全为0或空,则不会有热力效果。

  5. 时间字段格式问题: “时间周期/时间”字段必须是分钟级别的时间类型数据。

  6. 过滤器设置不当: 检查是否设置了过于严格的过滤器,导致所有数据都被筛掉了。

问:如何调整热力图的颜色深浅和热点范围?答:这些都在“样式”->“热力区域”中配置:

  • 颜色深浅: 通过“颜色设置”选择不同的渐变方案,或通过“数据映射区间”调整数值与颜色的对应关系。

  • 热点范围 (弥散程度): 调整“热力半径”参数。半径越大,单个数据点的影响范围越广,热力效果越平滑;半径越小,热力点越集中。

问:楼宇热力图可以显示不同楼层的热力吗?如何切换楼层?答:是的。首先,确保您的数据集中有“楼层/维度”字段,并且其值与自定义图片底图中设置的楼层名称匹配。然后在“样式”->“功能配置区域”中,确保“开启楼层切换”选项已勾选。之后,图表上会出现楼层切换控件,您可以通过它来选择查看不同楼层的热力图。

问:我想看某个特定时间点的热力分布,而不是一整天的累计热力,怎么操作?答:首先,确保“时间周期/时间”已配置,并且“开启时间轴”已勾选。然后在“功能配置区域”的“计算方式”部分,确保“开启当前时刻/当日累计切换”已勾选。之后,您可以在图表右上角找到切换按钮,选择“当前时刻”模式。然后通过拖动时间轴滑块到您想看的时间点即可。

问:楼宇热力图上的热力点看起来太密集或太稀疏,如何调整?答:

  • 过于密集: 尝试减小“热力半径”,或者在“数据映射区间”中调整数值范围,使得数值较低的点不那么明显。也可以考虑在数据层面进行聚合(例如,从每分钟数据聚合到每5分钟或每10分钟)。

  • 过于稀疏: 尝试增大“热力半径”,使得每个点的影响范围更大,从而连接成片。检查数据量是否足够,或者时间范围是否太短。

五、 后续步骤

  • 分享仪表板: 完成楼宇热力图的配置并将其满意地放置在仪表板上后,您可以将整个仪表板分享给需要查看的同事或相关负责人。

  • 创建数据门户: 对于需要构建更专业的场馆管理、人流监控等专题应用,您可以将包含楼宇热力图的仪表板集成到Quick BI的数据门户中,提供统一的访问入口和更丰富的交互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