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简介
背景信息
随着云监控、ARMS、SLS等产品团队合而为一,阿里云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可观测产品和品牌。这个产品需要提供清晰的产品结构,统一的产品体验和一致的计费方式。
产品定位
云监控2.0完全基于SLS作为数据底座,而在上层提供各种APP给用户解决某一特定的可观测需求。云监控2.0的数据层对于用户开放,意味着用户可以看到并对名下的各种可观测store进行读写访问,而APP则是基于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源的场景化分析,而同一个数据源可以被多个app访问。
APP举例:Application Insight(APM)即提供针对应用的完整可观测能力,包括应用的监控告警,基于链路和剖析的诊断以及应用日志关联分析能力。
核心需求
最大限度最低成本支持老用户升级到云监控2.0。
产品简单设计,尽量不引入新概念,减少用户理解成本。
核心概念
工作区
工作区是业务需求,对应的是一个组织或团队的可观测工作台,工作区有地域概念,工作区的地域对应数据源的地域。
workspace的地域就是背后数据源的地域,严格本地域封闭,同时也是entitystore的存储区域。
workspaceName:全局唯一,类似于ProjectName。用户可以在创建时填写,如果不填写,则由系统自动生成。workspace 创建后不支持修改,不可以重名(在api调用过程中作为唯一标识)。
workspaceDisplayName:由用户填写,可以修改,可以重名。
default workspace:默认工作区,名称格式为
default-cms-{uid}-{regionId}
。default workspace 绑定的 SLS Project 名称与 default workspace id 类似(如default-cms-{uid}-{regionId}
),但SLS Project 名称可能在上述格式基础上添加了随机字符串,并不完全严格遵循此格式。用户在region创建的第一个workspace一定是default workspace。
APP
可观测的APP是对workspace下的数据源的进行读写操作的载体,在workspace中可以打开或隐藏,app通常是对于某一特定场景的可观测领域知识呈现,具有以下特点:
APP是轻量级的,可以选择开启和关闭(是否在控制台左侧导航栏显示),关闭后也可随时开启。不同的用户(子账号级别)可以选择开启不同的APP,给用户定制化view能力(千人千面)。
APP是无状态的,每个workspace中的应用中心都是包含的全量的APP,如果用户对于APP关联的数据源没有权限,则APP打开后无数据。
APP可以关联并访问多个数据源,通过切换数据源,透出和IaaS层的关系。
接入中心的接入流程定义了APP的初始化和数据源的创建。
APP中可以引用另一个APP,如explorer、告警等被嵌入到其他各种app中,也可以作为独立的APP存在。
设计原则
各产品(APP)原有的创建数据源的逻辑尽量保持不变,兼容老用户。
各APP拥有自己的默认Project。
说明如果APP有地域属性,则在每个地域创建默认的project;如果APP对应的数据是中心化的,则在APP中决定创建的中心化Project
采集和APP配置尽量下沉到Project。
说明每个ack对应有一个独立的project,ilogtail的配置也在project下。
storeview仅针对联合查询的场景。
说明建立的storeview创建在新的project下(由APP决定如何创建),通过切换project来决定使用新的storeview的时机。
Project需要支持label/别名,在工作区展示和使用的时候方便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