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依赖人力的方式相比,计算巢提供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服务交付和运维体验,帮助服务商提升能力、降低成本,同时提升用户部署效率和管理便捷性。
一、智能高效:全生命周期自动化管理
计算巢集成了阿里云一系列底层产品能力,为服务商提供了一个智能、简洁的服务发布和管理平台,覆盖了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交付、部署、运维等)。提升了服务的交付、部署和运维效率,解决了传统模式下依赖人工经验带的效率问题,同时减少了服务商的运营成本。
服务商优势:
标准化流程:将服务交付、部署流程标准化,实现自动化交付和部署,无需人工参与。
成本优化:用户自主订阅服务,服务商边际交付成本趋近于零。
稳定性保障:集成阿里云自助服务和全链路检测能力,支持一键排查故障、智能故障自愈,提升业务稳定性。
计算巢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软件选择,涵盖数据库等基础软件、CRM等应用软件,以及AI、游戏、制造、医疗等数十个行业的专业软件。用户可通过计算巢的服务目录、阿里云云市场,或直接从服务商获取服务创建链接,便捷地获取所需服务。
用户优势:
开箱即用部署:支持软件与云资源一体化、自动化交付,无需学习复杂部署手册,快速完成环境搭建。
统一资源管控:所有资源(网络、计算、存储)集中管理,降低管理复杂度。
多服务协同:多个软件服务集中管控,提升资源调度与运维效率。
计算巢的服务交付流程如下图所示。
二、安全可靠:全流程风险控制
服务商优势:
安全网络通道:无需手动修改安全组或交换登录凭证,通过极简网络设计实现服务商与用户的可信互联。
权限隔离:基于阿里云安全授权和自动鉴权机制,完成服务商与用户之间的授权,为两者建立安全的运维通道。
操作可追溯:所有操作均被完整记录,资源操作通过ActionTrail日志审计,实例操作留存实时录屏,确保运维过程安全合规、全程可追溯,避免服务纠纷。
用户优势:
安全授权机制:提供安全的按需授权方式,相较于给予服务商子账号、登录凭证的方式,避免密码交换等高危操作。
专属运维通道:计算巢提供专用安全运维通道,无需开放远程登录或网络白名单,保障资产与数据安全。
日志审计:所有授权与运维操作记录永久留存,确保用户资产和数据安全。
计算巢的运维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费用透明:精准预算管理
成本预知:创建服务实例前,系统自动展示资源费用明细(如ECS、RDS、存储等),用户可与预算对齐。
费用归集:部署后,计算巢将软件使用到的资源的历史费用进行过滤和统一展示。方便用户针对业务系统进行费用管理,让费用更透明,降低核算成本。
四、免费试用:提升用户转化
计算巢提供服务的免费试用功能,由阿里云提供免费的云资源,服务商提供软件的免费许可证,用户可以免费试用软件,降低软件采购的决策风险,最长试用时长可达30天。
部分软件不支持免费试用,以服务商说明为准。
五、生态支持:丰富软件选择
覆盖广泛场景:提供数据库、CRM等基础与应用软件,支持AI、游戏、全屋智能、制造、医疗等行业解决方案。
多渠道获取:用户可通过阿里云云市场、计算巢推荐页面或服务商直接链接快速获取服务。
六、优势对比
与传统提供服务的方式相比,计算巢有如下优势。
对比项 | 计算巢 | 传统服务方式 |
服务交付 | 标准化交付,自动化执行服务部署流程,效率高,交付质量稳定。 | 依赖人工完成服务部署,效率低,交付质量容易受到交付人员自身水平影响。 |
无需人工参与,降低交付成本。 | 依赖人工交付,受人力和交付时长影响,交付成本高。 | |
服务运维 | 故障实时上报,无需等待用户反馈,快速响应,主动防范风险。 | 依赖于用户的故障上报,服务商被动响应故障。 |
用户订阅服务后,计算巢自动完成服务商与用户之间的授权,服务商运维操作时,无需交换登录凭证,自动授权鉴权,无需手动配置。 | 登录凭证需要明文传递,甚至存储登录凭证。容易因为意外情况,或者管理不当导致登录凭证的泄漏,难以保障用户安全。 | |
极简网络联通设计,免除运维时打通服务商与用户之间的网络困扰。 | 需要手动修改安全和网络配置,放开和关闭运维通道,操作麻烦,操作失误影响网络和业务安全。 | |
支持一键诊断云平台健康度,并为应用诊断提供便捷运维通道,提升运维效率,大幅缩短业务受损时间。 | 故障定位时,服务商和用户之间沟通时间长,且故障排查前,服务商需要先熟悉用户的云平台和应用平台,再排查故障,排查过程耗时长,导致业务长时间处于受损状态。 | |
服务流程可审计、可追溯,打造可信任的企业服务。 | 操作过程难以记录和追溯,一旦发生其他问题,用户难以审计,无法明确责任边界。 | |
降低运维成本。 | 运维过程复杂,运维成本高。 | |
服务管理 | 从服务交付开始,对使用服务的用户的每个触点进行统一管理和跟进,保障用户体验。如果涉及多用户的服务管理,计算巢提供统一的用户跟进方案,提升运营效率。 | 依赖用户主动联系,服务商根据用户的需求被动响应,无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