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指标说明

本文档为您介绍质量监控大盘播放质量QoS、播放体验QoE指标的统计原理和定义。

工作原理

质量监控大盘服务依赖于阿里云播放器SDK上报的埋点数据,埋点逻辑如下图所示:

image

  • Web播放器SDK中,播放器初始化等效于prepare()方法,play()方法等效于start()

  • 使用自动播放setAutoPlay(true)时,准备播放源完成即触发播放(等效于用户点击播放)。

  • prepare()可在后台执行,实际播放由start()触发。

场景

上报时机

指标说明

播放成功

  • 用户主动退出:起播成功后用户主动退出。

  • 播放完成:未开启循环播放场景下,完成尾帧播放。

  • 本次播放时长 = sum(T1)

  • 本次卡顿时长 = sum(T2)

  • 本次观看时长 = sum(T1) + sum(T2)

播放失败

  • 起播失败:起播过程中出错。

  • 用户主动退出:首帧未成功显示前用户退出。

  • 播放报错:播放过程中出现了无法恢复的错误。

  • 本次播放时长 = sum(T1)

核心指标

在实际运营中,聚焦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核心指标能帮助团队快速评估体验与服务健康度,避免数据干扰决策效率,建议长期作为监控与优化重点。

核心指标包括:

  • 秒开率:衡量视频首帧加载速度,是评估首帧体验的核心指标,能直接影响用户首次感知与留存,是播放体验优化的首要指标。

  • 播放失败率:反映播放成功率,是判断播放服务可用性和稳定性的核心参考,异常波动易导致用户流失。

  • 次数卡顿率:评估播放流畅度,卡顿问题会影响用户的观看感受和整体满意度,是优化播放体验、提升用户留存的关键抓手。

QoS指标

说明

在查询结果指标卡片的提示框中可查看指标定义及详细说明。

image

性能指标(秒开率慢开率首帧耗时、平均Seek时长)

视频播放质量监控体系中,性能类指标是评估用户体验的基础。秒开率慢开率首帧耗时平均Seek时长四项性能指标,直接反映启播和播放控制的性能表现。优化这些指标可显著提升服务流畅度,增强用户黏性与满意度。

秒开率

秒开率

定义及释义:

秒开率(Fast Startup Rate (TTFF ≤ 1s))是指1秒内成功渲染视频首帧的播放次数占实际播放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秒开率 = 首帧时间小于等于1000毫秒的次数 * 100% ÷ 实际播放量。

统计范围及规则:

  • 排除调用start()后立即退出或播放失败的无首帧情况。

  • 纯音频播放时,首帧时间以音频首帧渲染为准。

数据来源及单位:

百分比形式。

慢开率

慢开率

定义及释义:

慢开率(Slow Startup Rate (TTFF ≥ 3s))是指视频首帧渲染时间≥3秒的播放次数占实际播放次数的比例。与秒开率对应,该指标反映起播缓慢情况。

计算公式:

慢开率 = 首帧时间大于等于3000毫秒的次数 * 100% ÷ 实际播放量。

统计范围及规则:

  • 排除调用start()后立即退出或播放失败的无首帧情况。

  • 纯音频播放时,首帧时间以音频首帧渲染为准。

数据来源及单位:

百分比形式。

首帧耗时

首帧耗时

定义及释义:

首帧耗时(Time to First Frame(TTFF))是调用start到首帧显示的耗时,是衡量视频起播速度和用户体验的关键指标。

计算公式:

首帧耗时 = AVG(首帧显示时间 - 调用start时间)

统计范围及规则:

  • 排除调用start()后立即退出或播放失败的无首帧情况。

  • 纯音频播放时,首帧时间以音频首帧渲染为准。

数据来源及单位:

以毫秒(ms)为单位,根据客户端SDK上报事件的时间戳计算。

平均Seek时长

平均Seek时长

定义及释义:

平均Seek时长(Average Seek Duration)是用户拖动进度条后视频加载时间的平均值,反映拖动流畅度。

计算公式:

平均 Seek 时长 = 用户拖动进度条加载总耗时 ÷ Seek操作次数。

统计范围及规则:

  • 包含因Seek导致的视频缓冲恢复时间。

数据来源及单位:

以毫秒(ms)为单位求平均值。

错误指标(播放失败率未起播率、百秒错误次数)

在视频播放质量监控体系中,错误类指标是评估服务可用性与系统稳定性的核心指标。播放失败率未起播率百秒错误次数三项指标,可精准量化播放器各类异常表现。通过高效监控与及时响应异常指标,能有效保障用户观看体验,提升平台服务的可靠性和健康度。

播放失败率

播放失败率

定义及释义:

播放失败率(Play Failure Ratio)指播放过程中遇到不可恢复错误,导致播放终止的事件比例。失败率反映整体播放的可靠性,数值越低表明播放稳定性越高。该指标除了受到播放器SDK影响外,也受到用户设备稳定性、网络情况、CDN稳定性等因素影响。

计算公式:

播放失败率 = (播放失败次数 ÷ 播放量)* 100%

统计范围及规则:

  • 包含设备错误、解码失败、流中断等异常终止场景。

  • 不包含短暂卡顿或自动重试后成功播放的情况。

数据来源及单位:

来源播放器SDK状态异常上报数,百分比形式。

未起播率

未起播率

定义及释义:

未起播率(Non-Start Ratio)是指用户发起播放但未显示首帧即退出或起播失败的播放数量占比。此指标反映播放起始阶段用户体验质量。

计算公式:

未起播率 =(未起播的播放量 ÷ 播放量)* 100%。

统计范围及规则:

  • 因业务原因也会导致起播失败,比如播放参数异常等。

  • 包含用户主动放弃和因网络异常原因失败两种场景。

数据来源及单位:

来源首帧回调事件缺失加退出事件统计,百分比形式。

百秒错误次数

百秒错误次数

定义及释义:

百秒错误次数(Error Count per 100s)是平均每播放100秒视频遇到不可恢复错误,导致播放终止的事件数,衡量播放过程中出现不可恢复错误的频率。

计算公式:

百秒错误次数 = (错误次数 ÷ 观看总时长(秒))* 100

统计范围及规则:

  • 包含设备错误、解码失败、流中断等异常终止场景。

  • 不包含短暂卡顿或自动重试后成功播放的情况。

数据来源及单位:

次数为单位,计算得出每100秒的出现不可恢复错误次数。

卡顿指标(次数卡顿率百秒卡顿时长、百秒卡顿次数)

在视频播放质量监控体系中,卡顿类指标是影响用户观看的流畅度和留存率的重要依据。次数卡顿率百秒卡顿时长百秒卡顿次数三项指标,能够全面反映视频播放过程中的流畅度。通过持续监控和针对性优化这些指标,能够有效提升播放体验,减少播放中断,提升用户满意度。

次数卡顿率

次数卡顿率

定义及释义:

次数卡顿率(Rebuffer Count Rate)指播放过程中因网络延迟或缓冲不足导致视频播放暂停等待的现象比例,不包含用户主动拖动进度条产生的缓冲。指标反映视频播放流畅度。

计算公式:

卡顿率 = (发生过卡顿的播放量 ÷ 实际播放量) * 100%。

统计范围及规则:

  • 发生过卡顿的播放量:即卡顿次数>=1的播放量。

  • 统计发生过网络等待的播放记录。

  • 不统计因Seek操作产生的缓冲。

数据来源及单位:

播放器缓冲事件计数,百分比形式。

百秒卡顿时长

百秒卡顿时长

定义及释义:

百秒卡顿时长(Rebuffer Duration per 100s)是平均每播放100秒视频的网络卡顿总时长,体现用户观看过程中的卡顿严重度。排除首帧加载前及Seek操作引发的卡顿。该指标可用于监控网络质量和播放流畅性,数值越低体验越好。

计算公式:

百秒卡顿时长 = (卡顿总时长(秒)÷ 观看总时长(秒)) * 100。

统计范围及规则:

  • 仅统计用户观看过程中网络缓冲产生的卡顿时长。

  • 不包含播放器起播缓冲时间和用户拖动进度条后缓冲时间。

数据来源及单位:

单位为秒(s),播放时长和卡顿时长均由客户端精确采集。

百秒卡顿次数

百秒卡顿次数

定义及释义:

百秒卡顿次数(Rebuffer Count per 100s)是平均每播放100秒视频发生的网络卡顿次数,衡量播放过程中卡顿事件的频率。

计算公式:

百秒卡顿次数 = (卡顿次数 ÷ 观看总时长(秒))* 100。

统计范围及规则:

  • 能直观反映卡顿出现的频率。

  • 不包含播放器起播缓冲和用户拖动进度条后缓冲。

数据来源及单位:

次数为单位,计算得出每100秒的卡顿次数。

QoE指标

说明

在查询结果指标卡片的提示框中可查看指标定义及详细说明。

image

观看行为指标(播放量实际播放量完播量完播率、5秒跳出率)

在视频播放质量监控体系中,观看行为指标用于衡量用户对内容的真实关注度和消费深度,是评估内容受欢迎程度、用户黏性以及业务转化效率的关键参考。播放量实际播放量完播量完播率5秒跳出率五项指标,能够帮助业务有效进行内容规划与产品优化。

播放量

播放量

定义及释义:

播放量指用户在客户端发起的有效视频播放总次数。调用prepare后,客户端首次调用start时计为一次播放;暂停后重复调用start不计入新的播放次数。

指标意义:

反映视频播放的活跃度,是衡量用户使用频次的基础指标。

统计范围及规则:

  • 仅统计客户端确认收到首次start的次数。

  • 不计入暂停后续播同一流的重新播放。

数据来源及单位:

由播放器SDK事件触发计数,无单位,计数值。

实际播放量

实际播放量

定义及释义:

实际播放量(Actual Plays)是成功渲染首帧的播放次数,即排除调用start但未收到首帧渲染成功回调的播放。

指标意义:

衡量视频是否成功播放,对于反映用户流畅观看体验至关重要。

统计范围及规则:

  • 排除以下场景:

    • 用户调用播放但因网络或设备问题无法开始播放。

    • 视频源的编解码出现错误、视频鉴权出现问题等导致视频无法开始播放。

数据来源及单位:

播放器SDK首帧渲染回调次数计数。

完播量

完播量

定义及释义:

完播量(Completion Count)指音/视频播放成功显示最后一帧(尾帧)的播放次数。循环播放计为一次完播。

计算公式:

完播量 = 成功显示尾帧的播放次数总和(finish_cnt)。

指标意义:

完播量衡量用户完整观看视频的次数,是评价用户粘性和视频吸引力的重要指标。

统计范围及规则:

  • 包含以下场景均计入完播:

    • 播放过程中通过拖动进度条(seek)直接跳转至视频结尾并显示尾帧;

    • 拖动进度条至任意位置后继续正常播放至尾帧;

    • 循环播放时显示尾帧后,用户退出播放。

  • 循环播放不重复计数。

数据来源及单位:

播放器SDK通过播放完成事件统计,计数值,无单位。

完播率

完播率

定义及释义:

完播率(Completion Rate)指播放完成次数占播放总次数的比例,是用户观看完成度的重要衡量指标。

计算公式:

完播率 = (完播量 ÷ 实际播放量) * 100%。

统计范围及规则:

  • 使用播放末尾显示尾帧作为完播标识。

  • 循环播放只计一次完播。

数据来源及单位:

百分比形式。

5秒跳出率

5秒跳出率

定义及释义:

5秒跳出率(5-Second Bounce Ratio)是指用户在视频播放开始后的前5秒内,主动退出或停止播放的次数占实际播放量的比例。

计算公式:

5s跳出率 = 播放时长小于5秒的播放总数 ÷ 实际播放量。

统计范围及规则:

  • 即使拖动进度seek到进度条五秒以后的位置但播放时间不足5秒,同样纳入统计。

数据来源及单位:

百分比形式。

用户指标(播放用户数人均播放时长人均播放次数、人均完播次数)

在视频播放质量监控体系中,用户指标能够有效反映用户整体的活跃水平、内容消费习惯和粘性。通过对播放用户数人均播放时长人均播放次数人均完播次数四项指标的监控与分析,可以深入洞察用户对内容的接受程度、活跃度及其与平台的深度关联。

播放用户数

播放用户数

定义及释义:

播放用户数(Unique Users)指使用播放器SDK播放视频的去重用户数。

计算公式:

播放用户数 = count(distinct(uuid))。

指标意义:

衡量播放器实际覆盖的活跃设备数量,反映用户基础规模。

统计范围及规则:

  • 设备基于唯一标识符uuid去重统计。uuid由端侧基于算法生成,卸载重装可能会导致uuid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多计入用户数。对于Web播放器SDK,清空浏览器缓存或切换浏览器会导致uuid发生变化。

  • 仅统计成功起播过的用户。

数据来源及单位:

SDK设备标识统计,计数值。

人均播放时长

人均播放时长

定义及释义:

人均播放时长(Average Play Duration per User)是用户从起播到退出累计的有效播放时长平均值,反映用户对视频内容的观看深度。更高质量的视频内容,会增加人均播放时长,该指标可以指导视频内容优化。

计算公式:

人均播放时长 = 用户实际播放总时长 ÷ 播放用户数。

等价于:人均播放时长 = sum(watch_duration) ÷ count(distinct case when watch_cnt > 0 then uuid end)。

统计范围及规则:

  • 用户实际播放总时长排除以下时间:

    • 暂停时间;

    • 拖动进度条产生的Seek时间;

    • 网络卡顿时间;

    • 出错重试时间;

    • 及其他进度条暂停时间。

  • 循环播放时长计入统计。

  • 倍速播放时,播放时长以实际观看时长为准。例如10s视频,2倍速播放,计入的播放时长为5s。

数据来源及单位:

播放器SDK事件计时统计,最小单位为毫秒。

人均播放次数

人均播放次数

定义及释义:

人均播放次数(Average Plays per User)是平均每个用户成功播放的次数,反映用户活跃度和使用频次。长视频和短视频类的业务,在该指标上,会有较大的差别。

计算公式:

人均播放数 = 实际播放量 ÷ 播放用户数。

数据来源及单位:

实际播放量统计除以唯一用户数,计数无单位。

人均完播次数

人均完播次数

定义及释义:

人均完播次数(Average Completion per User)是平均每个用户完整观看视频次数,衡量用户观看视频的完整度和兴趣。

计算公式:

人均完播次数 = 完播量 ÷ 播放用户数。

数据来源及单位:

完播量除以播放用户数,结果为平均次数统计。

平均指标(平均播放时长平均视频时长平均起播码率、平均播放码率)

在视频播放质量监控体系中,平均指标是评估用户观看行为、内容特征及播放质量的关键参考数据。通过对平均播放时长平均视频时长平均起播码率平均播放码率四项指标的持续跟踪,可以全面反映用户单次观看深度以及视频播放的质量水平。

平均播放时长

平均播放时长

定义及释义:

平均播放时长(Average Play Duration)是单次播放的有效观看时长,衡量用户单次播放的观看深度。

计算公式:

平均播放时长 = 用户实际播放总时长 ÷ 实际播放量。

统计范围及规则:

  • 用户实际播放总时长排除以下时间:

    • 暂停时间;

    • 拖动进度条产生的Seek时间;

    • 网络卡顿时间;

    • 出错重试时间;

    • 及其他进度条暂停时间。

  • 循环播放时长计入统计。

  • 倍速播放时,播放时长以实际观看时长为准。例如10s视频,2倍速播放,计入的播放时长为5s。

数据来源及单位:

最小单位为毫秒(ms)。

平均视频时长

平均视频时长

定义及意义:

平均视频时长(Average Video Duration)是基于视频资源头信息统计的平均视频长度,反映播放内容的时长分布。

计算公式:

平均视频时长 = AVG(play_video_duration)。

数据来源及单位:

播放器SDK上报视频头中记录的视频时长,最小单位为毫秒。

平均起播码率

平均起播码率

定义及释义:

平均起播码率(Average Bitrate per Start)是客户端上报的视频起播码率,反映用户开始播放的视频质量等级。

计算公式:

平均起播码率 = AVG(start_bitrate)。

统计范围及规则:

  • 包含所有播放完成及未完成的视频流码率数据。

数据来源及单位:

最小单位为bps。

平均播放码率

平均播放码率

定义及释义:

平均播放码率(Average Bitrate per Play)是客户端上报的视频平均码率,反映用户实际播放的视频质量等级。对于多码率视频,在播放过程中,用户可以主动选择不同清晰度的视频。若为自动挡,配合播放器的ABR算法,将根据当前的网络情况,自动选择合适的码率。不同的ABR算法策略,将影响到最终的平均播放码率。

计算公式:

平均播放码率 = AVG(play_bitrate)。

统计范围及规则:

  • 包含所有播放完成及未完成的视频流码率数据。

数据来源及单位:

最小单位为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