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监控服务具有监控数据收集、可视化和实时监控报警等功能。后台云监控会根据您配置的报警规则,判断资源的使用是否超过配置的阈值。如果超过,则通过短信、邮件、旺旺、钉钉机器人等方式通知相应的联系人,以便及时处理异常消息。本文介绍如何为云消息队列 RocketMQ 版上的资源创建报警规则。
云监控服务的详细信息,请参见云产品监控。
步骤一:创建服务关联角色
首次使用云监控提供的监控报警功能时,云消息队列 RocketMQ 版会自动为您创建服务关联角色AliyunServiceRoleForOns,以此访问云监控的云资源。云消息队列 RocketMQ 版服务关联角色的详细信息,请参见服务关联角色。
- 登录云消息队列 RocketMQ 版控制台。
- 在左侧导航栏,单击实例列表。
- 在顶部菜单栏,选择地域,如华东1(杭州)。
- 在实例列表页面,找到目标实例,在其操作列,单击详情。
- 在左侧导航栏,单击监控报警。
- 在服务关联角色对话框,单击确定。
步骤二:查看监控报表信息
- 登录云消息队列 RocketMQ 版控制台。
- 在左侧导航栏,单击实例列表。
- 在顶部菜单栏,选择地域,如华东1(杭州)。
- 在实例列表页面,找到目标实例,在其操作列,单击详情。
- 在左侧导航栏,单击监控报警,并选择需要查看监控数据的资源。
- 如需查看实例的报警信息,请选择
- 如需查看Topic的报警信息,请选择
- 如需查看Group ID的报警信息,请选择说明
消息堆积(个)
此监控项表示该Group ID下所堆积的消息数量。消息堆积的详细信息,请参见基本概念。
。示例如下。
- 如需查看实例的报警信息,请选择
您可以选择查看最近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1天、3天、7天或14天的数据,也可以单击最右端的时间选择框,自定义要查看的时间段。
若您要自定义时间段,最长能查看最近31天的数据(超过31天的数据不保留),即时间选择框中的结束时间为当前系统时间,而开始时间最早可为31天前。若结束时间不是当前系统时间,则可查看31天内最长任意7天的数据。
说明 监控项的数据聚合周期为1分钟。
步骤三:设置报警规则
- 登录云消息队列 RocketMQ 版控制台。
- 在左侧导航栏,单击实例列表。
- 在顶部菜单栏,选择地域,如华东1(杭州)。
- 在实例列表页面,找到目标实例,在其操作列,单击详情。
- 在左侧导航栏,单击监控报警。
- 在监控报警页面左上角,单击配置报警规则。
- 在创建报警规则页面,设置报警规则和通知方式,详细信息,请参见创建报警规则。
云消息队列 RocketMQ 版监控项说明如下表所示。
监控项 单位 MetricName Dimensions Statistics 消息堆积量(Group) count ConsumerLag userId、instanceId、groupId Sum 消息处理延迟时间(GroupId) millisecond ConsumerLagLatencyPerGid userId、instanceId、groupId Maximum 消息处理延迟时间(GroupId&Topic) millisecond ConsumerLagLatencyPerGidTopic userId、instanceId、topic、groupId Maximum 消息堆积量(Group&Topic) count ConsumerLagPerGidTopic userId、instanceId、groupId、topic Sum 实例API调用频率(Instance) countSecond InstanceApiCallTps userId、instanceId Sum 5.0系列实例公网下行流量带宽 byte/Second InstanceInternetFlowoutBandwidth userId、instanceId Sum 5.0系列实例消费API调用TPS峰值 countSecond InstanceReceiveApiCallTps userId、instanceId Maximum 5.0系列实例发送API调用TPS峰值 countSecond InstanceSendApiCallTps userId、instanceId Maximum 5.0系列实例存储大小 Byte InstanceStorageSize userId、instanceId Sum 已就绪消息排队时间(Group) millisecond ReadyMessageQueueTime userId、instanceId、groupId Maximum 已就绪消息排队时间(Group&Topic) millisecond ReadyMessageQueueTimePerGidTopic userId、instanceId、groupId、topic Maximum 已就绪消息量(Group) count ReadyMessages userId、instanceId、groupId Sum 已就绪消息量(Group&Topic) count ReadyMessagesPerGidTopic userId、instanceId、groupId、topic Sum 消费者每分钟接收消息数量(Group) count/min ReceiveMessageCountPerGid userId、instanceId、groupId Sum 消费者每分钟接收消息数量(Group&Topic) count/min ReceiveMessageCountPerGidTopic userId、instanceId、topic、groupId Sum 消费者每分钟接收消息数的数量(Instance) count/min ReceiveMessageCountPerInstance userId、instanceId Sum 每分钟产生死信消息的数量(Group) count/min SendDLQMessageCountPerGid userId、instanceId、groupId Sum 每分钟产生死信消息的数量(Group&Topic) count/min SendDLQMessageCountPerGidTopic userId、instanceId、groupId、topic Sum 生产者每分钟发送消息数量(Instance) count/min SendMessageCountPerInstance userId、instanceId Sum 生产者每分钟发送消息数量(Topic) count/min SendMessageCountPerTopic userId、instanceId、topic Sum 每分钟(GroupId)消费被限流次数 count/min ThrottledReceiveRequestsPerGid userId、instanceId、groupId Sum 每分钟(GroupId&Topic)消费被限流次数 count/min ThrottledReceiveRequestsPerGidTopic userId、instanceId、topic、groupId Sum 每分钟(Instance)消费被限流次数 count/min ThrottledReceiveRequestsPerInstance userId、instanceId Sum 每分钟(Instance)发送被限流次数 count/min ThrottledSendRequestsPerInstance userId、instanceId Sum 每分钟(Topic)发送被限流次数 count/min ThrottledSendRequestsPerTopic userId、instanceId、topic Sum 在相应资源的操作列,单击报警规则,您可以查看到刚创建的报警规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