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监控2.0是阿里云全新升级的一站式可观测平台。它无缝融合了日志(SLS)、指标(CMS)和链路追踪(ARMS)能力,将您需要的所有数据——指标、链路、日志、事件——汇集于统一视图。基于 UModel 建模与观测图谱,实现资源自动关联与智能诊断,提供从用户体验到基础设施的端到端可观测性,广泛适用于微服务、容器、云产品等复杂场景。
核心概念
工作区
工作区是业务需求,对应的是一个组织或团队的可观测工作台,工作区有地域概念,工作区的地域对应数据源的地域。
workspace的地域就是背后数据源的地域,严格本地域封闭,同时也是entitystore的存储区域。
workspaceName:全局唯一,类似于ProjectName。用户可以在创建时填写,如果不填写,则由系统自动生成。workspace 创建后不支持修改,不可以重名(在api调用过程中作为唯一标识)。
workspaceDisplayName:由用户填写,可以修改,可以重名。
default workspace:默认工作区,名称格式为
default-cms-{uid}-{regionId}
。default workspace 绑定的 SLS Project 名称与 default workspace id 类似(如default-cms-{uid}-{regionId}
),但SLS Project 名称可能在上述格式基础上添加了随机字符串,并不完全严格遵循此格式。用户在region创建的第一个workspace一定是default workspace。
APP
可观测的APP是对workspace下的数据源的进行读写操作的载体,在workspace中可以打开或隐藏,app通常是对于某一特定场景的可观测领域知识呈现,具有以下特点:
APP是轻量级的,可以选择开启和关闭(是否在控制台左侧导航栏显示),关闭后也可随时开启。不同的用户(子账号级别)可以选择开启不同的APP,给用户定制化view能力(千人千面)。
APP是无状态的,每个workspace中的应用中心都是包含的全量的APP,如果用户对于APP关联的数据源没有权限,则APP打开后无数据。
APP可以关联并访问多个数据源,通过切换数据源,透出和IaaS层的关系。
接入中心的接入流程定义了APP的初始化和数据源的创建。
APP中可以引用另一个APP,如explorer、告警等被嵌入到其他各种app中,也可以作为独立的APP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