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整体介绍开发自动化流程中涉及的概念、主要过程。

1. 前提条件

说明

开发自动化流程需要使用到编辑器客户端。

准备开发环境主要包括:

2. 主要概念

概念

说明

工程

  • 一个或多个流程的文件集合被称为工程,工程由工程文件、流程文件、组件依赖等内容组成。

  • 工程支持编码、可视化两种开发模式。

  • 工程支持本地、云端两种保存方式。

流程

  • 从业务角度来说,流程是一个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作业过程)的技术实现。流程执行完毕,代表完成您的某个业务所需要的某项工作的完成。

  • 从开发角度来说,流程由 控件 + 操作 + 逻辑 三方面构成。

  • 控件:进行界面自动化操作的基础对象,代表被操作对象的各类“界面元素”,如某个网页、页面中的某个输入框、搜索按钮、客户端上的登录按钮等,都可以被视作一个控件。控件通过编辑器内置的捕捉工具进行抓取。

  • 操作:对控件的各种操作,如点击、获取文本内容。

  • 逻辑:各个操作的执行顺序和之间的处理逻辑,例如循环、判断、异常处理等。

应用

  • 开发完毕的工程可被发布为应用,应用在机器人中运行,实现SOP自动执行

  • 可通过机器人客户端界面、API、MCP等方式调度指定机器人运行指定应用

  • 应用运行时可以动态传入参数(需在工程开发阶段进行设定)

  • 应用可通过版本进行管理

3. 选择开发模式

开发模式

适用场景

对开发人员的技能要求

可视化开发模式

  • 业务人员自己上手开发流程。

  • 流程步骤少于50步,容易维护。

  • 对编码有简单认知,了解循环、字符串、列表等基本概念。

编码开发模式

  • 对自动化流程运行的SLA有明确要求,如串接在企业的生产流程。

  • 操作过程比较复杂。

  • 编码开发人员,了解Python基本语法和使用。

4. 主要开发过程

工作内容

说明

需求识别

需要自动化流程实现的范围,常规方法为:

  1. 明确需要模拟人工操作的基本流程;

  2. 结合应用的运行方式(客户端人工操作触发、定时、接口触发、MCP触发等)与已有系统的对接方式,调整流程逻辑范围。

创建工程

选择工程的开发模式、工程的保存方式。详见 云端工程和本地工程

流程开发

  1. 定义流程的输入和输出。

  2. 捕捉控件,详见 捕捉控件

  3. 使用组件操作控件,详见 可视化组件编码SDK

  4. 内置功能不满足需要,需要使用三方库,详见 引用第三方库

  5. 需要使用到通用操作过程,详见 自定义组件开发和使用

调试

调试自动化流程,详见 可视化开发模式的调试编码开发模式的调试

发布

  • 工程可选择发布为应用,被机器人使用运行。

  • 工程可选择发布为自定义组件,被其他流程调用,详见 自定义组件开发和使用

迭代开发

为了迭代开发测试过程不影响线上使用:

  1. 将工程发布为另一个名称的应用(如增加后缀_test)进行测试。

  2. 测试完成后,发布为正式的应用名称。发布成功后,机器人会自动使用最新版本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