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可用区概述
本文介绍了什么是三可用区实例及其优势。
功能介绍
PolarDB-X实例部署方式分为单可用区和三可用区。相对于单可用区实例,三可用区实例具备了可用区级别的容灾能力。
三可用区实例面向高端企业级用户,采用一主两备的三节点架构,通过多副本等技术确保数据的强一致性,提供金融级的可靠性。
容灾级别 | 单可用区 | 三可用区 |
节点(物理机)级容灾 | 支持 | 支持 |
可用区级容灾 | 不支持 | 支持 |
支持表示能实现RPO=0。
架构
相对单可用区实例,三可用区实例有以下特点:
新增了计算节点(CN)的备节点(Standby),进一步提升CN的可用性。备节点平时不承载流量。在主节点所在可用区异常或者主节点异常情况下,可以将备节点也会提升为主节点并承载流量。
存储节点与元数据服务节点分别将三类节点分配在三个不同的可用区中,Leader节点在主可用区,Follower节点在备可用区,Logger节点在第三个可用区。
主备切换步骤请参见主备切换。

容灾能力
计算节点容灾能力
单可用区故障
主可用区故障,会导致主可用区所有计算节点不可服务,此时用户需要手动进行主可用区切换,将备可用区提升为主可用区,一般切换时间能够控制在30秒以内。
备可用区故障,不影响实例可用性。
高可用巡检探测每个节点的状态,自动发起可用区内的重搭任务,保障节点的正常状态。
数据节点和元数据节点容灾能力
单可用区故障
存储节点和元数据节点均为三节点,创建时强制打散在三个可用区。
如果Leader节点故障,内核重新选主,短暂影响实例可用性,但是不会丢失数据(RPO=0)。
如果Follower或Logger故障,不影响实例可用性,也不会丢失数据。
高可用巡检探测每个节点的状态,自动发起重搭任务,恢复三节点正常状态。
优势
高可靠性
提供企业级可靠性,满足恢复点目标RPO(Recovery Point Object)=0。
支持同城三机房部署,具备跨可用区容灾能力。
创建三可用区实例
在购买PolarDB-X实例时,部署拓扑可选择三可用区或单可用区。选择三可用区即可创建一个三可用区的实例,详细步骤请参见创建实例。
查看实例的三可用区信息
购买成功后可在实例的相关页面查看到实例的三可用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