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可用区(基础版)部署

更新时间:2025-03-26 09:51:45

为避免机房级别故障导致Lindorm服务整体不可用,Lindorm推出了跨可用区部署模式(多可用区基础版)。本文介绍多可用区基础版的架构以及与多可用区高可用版的区别,为您提供购买参考。

背景信息

Lindorm单可用区实例所有的数据和主节点在单可用区(AZ)部署,在极端情况下(例如机房级故障),可能会导致单个可用区(AZ)不可用或不可访问,从而导致整个Lindorm服务不可用。

Lindorm多可用区(基础版)的主节点和数据节点会分布在多个机房服务,即使发生了机房级别的可用区故障,也可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部分服务的可用性(可用性取决于剩余可用区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情况)。

多可用区(基础版)与多可用区(高可用版)的主要区别如下:

  • 多可用区(基础版):存储副本跨机房存储,计算资源仅有一份,因此宕机时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RTO1小时内,但性价比更高。

  • 多可用区(高可用版):每个机房是完全独立的存储和服务,两份计算资源,业务异常时可以直接切换主备集群。RTO3分钟内。

多可用区(基础版)架构

image

多可用区(基础版)架构从以下几个方面,保证了数据和服务的高可用性:

  • 主节点跨机房部署:所有的Master主节点会跨三个机房部署,以保证元数据的高可用性。避免在断网情况下,主节点发生脑裂的问题。

  • 计算节点灵活分布:云盘部署时计算节点分布在两个可用区,本地盘部署时分布在三个可用区。建议您为CPU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资源预留至少30%的冗余资源,以避免在单个可用区出现异常时,造成CPU和存储性能短时间减半从而影响系统可用性的问题。

  • OSS部署模式升级:OSS升级为同城冗余的OSS部署模式,以保证OSS冷存储业务的稳定和数据的高可用性。

高可用能力对比

下表为Lindorm单可用区实例、多可用区(基础版)实例和多可用区(高可用版)实例在可用能力、性能等特性上的对比,建议您根据业务需求进行选择。

对比项

单可用区

多可用区(基础版)

多可用区(高可用版)

对比项

单可用区

多可用区(基础版)

多可用区(高可用版)

AZ个数

1

3

3

支持引擎

全部

全部

仅宽表引擎

机房故障下的RPORTO

不具备机房级容灾能力

  • RPO=0

  • RTO < 1 小时(库存资源充足下)

  • RPO=0

  • RTO < 3 分钟

成本

1

  • 1~1.25

  • 普通类型存储(标准型云存储、性能型云存储等等)成本无变化。

  • 容量型云存储增加25%。

1.5倍~2

性能

1

  • 单行写入延迟上升明显(0.2ms -> 1.5ms)。

  • 单行查询耗时因跨机房可能有一定上升。

  • 单行写入延迟上升明显(0.2ms -> 1.5ms)。

  • 查询延迟基本无衰减(本地就近访问)。

多可用区基础版,可以在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机房级别的容灾能力。

重要
  • 由于仅有一份计算资源,所以在单机房故障时,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会有大幅下降,因此一般建议保持一定资源的余量,避免处于容灾状态时计算和存储能力不足。

    • 如果云盘部署,单机房故障时,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会下降50%。

    • 如果本地盘部署,单机房故障时,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会下降30%。

  • 为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多可用区(基础版)默认会将数据写入多个机房,这导致写入操作需跨机房进行,因此写入响应时间(RT)可能会有所上升。为避免写入RT上涨,建议您采用批量写入方式。该写入方式可以大幅减少您对写入RT上涨的感知。

  • 如果您是从单可用区版本升级至多可用区(基础版),RT可能会有变化,升级时,请及时关注业务变化。

使用限制

  • 多可用区(基础版)目前仅支持以下地域

    • 中国:华东1(杭州)、华东2(上海)、华北2(北京)、华北 3(张家口)、华北6(乌兰察布)、华南1(深圳)、中国香港。

    • 亚太:日本(东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欧洲与美洲:德国(法兰克福)。

  • 多可用区(基础版)的云盘类型数据节点平均分布在两个机房,因此新建或扩容时,节点数必须为2的倍数

  • 多可用区(基础版)的本地盘类型数据节点平均分布在三个机房,因此新建或扩容时,节点数必须为3的倍数

  • 本页导读 (1)
  • 背景信息
  • 多可用区(基础版)架构
  • 高可用能力对比
  • 使用限制
AI助理

点击开启售前

在线咨询服务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