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

性能监控概念

更新时间:

什么是性能监控,以及性能监控的对象有哪些。

伴随着突发流量、系统变更或代码腐化等因素,性能退化随时会发生。如在周年庆大促期间由于访问量暴涨导致请求超时无法下单;应用发布变更后,页面频繁卡顿导致客诉上升;线上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生OOM或连接打满拒绝访问。

性能退化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用户体验,比如打开一个商品详情页面的耗时从0.5s上升至3s,那么用户继续浏览的意愿度就会大幅下降。当性能进一步退化至超时阈值(比如5s),就会导致无法正常提供服务,影响服务可用性,进而带来巨额的业务损失或口碑崩坏。因此,性能退化不仅会损害用户体验或服务可用性,还可能决定着业务的成与败。

防治性能退化的最佳实践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由于性能退化一旦发生,就会不可避免的影响用户体验或业务数据,因此,应该尽可能在架构设计、代码编写、测试验证等阶段,提前完成性能优化,规避常见的性能问题。此外,在性能退化发生期间,能够及时识别性能风险,快速定位性能瓶颈,及时修复解决。

无论是提前预发,还是事后治理,都需要一套精准、实时的性能监控体系,帮助业务团队准确、快速的识别性能瓶颈点与影响面,针对性地采取下一步措施。越是复杂、庞大的IT系统,越需要建立完备、好用的性能监控体系,尽早介入,快速定位,降低危害。

性能监控是指在软件、硬件或系统运行期间对其性能指标进行监测和记录,以便分析和优化系统性能。通过收集和分析性能数据,可以识别系统瓶颈、优化资源分配、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性能监控通常包括对系统资源的监控,如CPU、内存、磁盘、网络等,以及对应用程序的监控,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数等。

性能监控对象

性能监控的对象包括计算机系统、网络、应用程序等,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服务器:包括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服务器,监控服务器的CPU、内存、磁盘、网络等资源使用情况。

  2. 操作系统:监控操作系统的运行状态、进程、服务、文件系统等。

  3. 数据库:监控数据库的连接数、查询响应时间、事务处理等。

  4. 应用程序:包括Web应用、移动端App、分布式微服务应用等,监控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数等。

  5. 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监控其网络流量、带宽、延迟等指标。

  6. 云服务:包括云中间件、云数据库等,监控其资源使用情况、网络延迟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对象进行性能监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

  • 本页导读
文档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