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归档

对于需长期保存的备份数据,开启自动归档功能(即设置多少天后转入归档参数)可将备份点从标准层转移到归档层,有效降低数据保护费用。本文介绍云备份自动归档功能的功能介绍、关键优势、支持范围、使用限制、工作原理、费用以及注意事项等。

功能介绍

自动归档功能是阿里云云备份提供的在合规场景下低成本长期保存备份数据解决方案。在合规场景要求下,如果您需要长时间地保留备份数据,但是这些备份数据却很少被使用,可以使用备份数据自动归档功能,将备份恢复点从标准层转移到归档层,降低数据保护成本。

关键优势

  • 成本低廉的归档数据存储

    备份数据从标准层转移到归档层,以低成本长期保存数据。

    更多信息,请参见价格详情

  • 全自动化的备份转归档执行

    在备份策略中开启自动归档后,云备份按照设置的保留周期,自动完成备份数据从标准层到归档层的转换。无需人工干预,降低运维复杂度。

  • 简单易用的数据恢复

    使用归档层备份点恢复数据时,云备份采用边解冻边恢复的技术,提供接近标准层备份点的恢复体验,无需等待数据解冻完毕后进行数据恢复。

支持范围和使用限制

  • 支持自动归档的数据源包括ECS文件、ECS整机、本地文件、对象存储OSS、文件存储NAS、本地NAS、CPFS。具体地域,请参见地域支持的功能特性

  • ECS整机备份点需在标准层保留至少14天才可以自动归档,其他数据源的备份点需在标准层保留至少30天。备份点转移到归档层后,需在归档层保留至少60天。如果在60天内手动删除了备份点,则需支付不足规定时长的费用。

  • ECS整机自动归档数据按归档快照存储计费,费用由ECS服务收取,未完成归档的快照按标准快照存储计费。其他数据源的自动归档数据最小计量单位为64 KB。不足64 KB的对象或文件按64 KB计算,大于或等于64 KB的对象或文件按实际大小计算,费用由云备份服务收取。

注意事项

  • 在跨地域备份场景下,仅ECS整机目标地域的备份支持设置自动归档,其他数据源目标地域的备份暂不支持归档功能。

  • 在跨地域备份场景下,归档层数据暂不支持复制到镜像库。由于ECS整机备份跨地域复制不使用镜像库,此限制对其不适用。

  • 开启自动归档后,仅对新产生的备份生效。

  • 备份数据自动归档后,归档层备份点仅支持自动过期功能,不支持手动删除。

  • 备份数据自动归档后,归档层备份点支持直接进行数据恢复,但不支持将归档层备份点转回标准层。

  • 在备份库锁定状态下,备份数据仍可自动归档,但标准层和归档层备份点均不允许手动删除。

  • 至少保留一个备份版本仅对标准层备份点有效。若标准层中仅有一个备份版本,则该版本不会转入归档层。归档层备份点不受至少保留一个备份版本保护,保留时间到期后将自动过期删除。

  • 归档层数据与标准层数据独立存储和计费。备份点从标准层自动归档后,非ECS整机数据源的归档层数据按自动归档时对应的备份源端数据大小计费;ECS整机归档层数据按归档快照容量计费。

工作原理

自动归档功能与备份策略无缝集成,无需部署额外服务即可实现备份数据从标准层到归档层的转移。

在备份策略中开启自动归档功能(设置多少天后转入归档参数)后,备份服务后台将按照指定的自动归档时间,将备份点数据从标准层自动转入归档层,转入所需时间取决于数据量大小。首次归档为全量转移,后续仅转入与上一次归档恢复点相比的增量数据,随后合成完整的归档层恢复点。

为了增强备份数据的健壮性和独立性,归档层数据不依赖于标准层数据,采用单独存储和计费,并且可独立进行历史数据恢复。

当数据源的备份点从标准层陆续自动转入了归档层时,不同数据源的标准层和归档层计量计费方式存在差异。

  • ECS整机数据源:标准层按标准快照存储计费,归档层归档快照存储计费。

    关于快照容量计算说明,请参见快照原理

  • ECS整机数据源:标准层按重删压缩后数据量计费,归档层按原始的数据量计费。

    假设备份点1、2、3按照设定的转归档时间开始转入归档层。标准层以重删压缩比1:1为例,数据量10 GB+20 GB=30 GB归档层中不足64 KB按照64 KB对齐,数据量100 GB+10 GB+10 GB=120 GB

    image
    • 如果不自动归档,备份点1、备份点2、备份点3和备份点4标准层计费数据为100 GB+10 GB+10 GB+20 GB=140 GB,按照按量计费的目录价每月费用为140GB*0.296元/GB/月=41.44元/月

    • 在备份点1、备份点2和备份点3自动归档后,备份点1转入100 GB数据,备份点2仅转入变化和新增的20 GB数据。备份点3不转入任何数据。

      标准层计费数据为10GB+20GB=30GB,按照按量计费的目录价每月费用为30GB*0.296元/GB/月=8.88元/月归档层计费数据为100GB+10G+10GB=120GB,按照价格详情每月收费为120GB*0.033元/GB/月=3.96元/月合计收费8.88元/月+3.96元/月=12.84元/月

    通过上述对比可知,开启自动归档功能后每月可节约费用41.44元/月-12.84元/月=28.6元/月

理论上,数据淘汰率越高,独立的增量数据越多,自动归档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明显。如果增量数据前后依赖较多或备份数据需要保留的时间较短,开启自动归档功能可能无法节约成本。因此,使用自动归档功能时需根据具体业务数据形态,综合考虑标准层和归档层备份存储的单价差,配置最具性价比的数据保护方案。

操作流程

使用云备份控制台进行备份并自动归档的流程如下所示(以OSS自动归档为例说明):

image
  1. 开通云备份

    开通云备份不收取费用。云备份收取存储容量费等费用。计费详情请参见计费方式与计费项

  2. 创建备份策略

    使用备份策略创建备份计划,设置备份库、备份内容、备份间隔、备份保留时间等,设置多少天后转入归档开启自动归档功能。备份数据默认保存在标准层,经过指定天数后自动转入归档层。如果您需要查看备份点的归档状态,请参见查看备份点的归档状态

  3. 创建备份计划并关联备份策略

    云备份启动计划并按照备份策略持续备份数据源。

  4. 创建恢复任务

    数据源文件异常时,您可以根据已备份的数据源文件,创建恢复任务恢复数据源。

查看备份点的归档状态

要检查某个备份点是否已转至归档层,可通过单击备份历史中的备份点查看备份状态。

重要

只有当为数据源绑定了一个启用自动归档功能的备份策略时(即归档启用期间),该数据源所产生的备份点才会按照策略中设定的备份计划自动从标准层转移到归档层。

  • 如果备份状态为完成,表示数据的备份操作已经完成,备份数据在标准层中。

    image

  • 如果备份状态为等待归档,表示备份数据正在等待被自动转移到归档层中。

    image

  • 如果备份状态为已转入归档层,表示该备份数据已被成功迁移至归档层中。

    image

生命周期说明

如果指定时间30天后转入归档层:

  • 如果备份数据保留时间永久(适用于ECS整机的数据源):备份数据将在30天后转入归档层,并在归档层永久保留,不会被删除。

  • 如果备份数据保留时间210天:备份数据将在30天后转入归档层,并在归档层中继续保留180天,之后将被自动删除,总保留时长为210天。

费用说明

使用自动归档功能将产生以下相关费用。该功能已于2025630日起正式商业化收费,详情请参见官网公告

重要

备份空间资源包仅适用于标准存储费用抵扣,自动归档产生的费用仅支持按量付费。

计费项

ECS整机数据源

ECS整机数据源

归档层存储容量费用

归档快照容量计算,详情请参见快照计费

按备份自动归档时对应的备份源端数据大小计费

归档层数据的最小计量单位为64 KB,不足64 KB的对象或文件按64 KB计算,大于或等于64 KB的对象或文件按实际大小计算。详细的备份库归档层数据大小可在云备份控制台的概览页查看。

更多信息,请参见价格详情

归档层数据不足规定时长容量

删除归档时间不足60天的归档层备份点,将按剩余存储时间(60天 - 归档存储时间)收取归档快照存储费用,详情请参见快照计费

删除归档时间不足60天的归档层备份点,将按剩余存储时间(60天 - 归档存储时间)收取存储容量费用。

删除备份库时,如果其中包含归档时间不足60天的归档层备份点,将按剩余存储时间(60天 - 归档存储时间)收取存储容量费用。

归档层数据恢复费用

不收取恢复费用。

从归档层备份点恢复数据将按照实际恢复数据大小收取恢复费用。

归档层恢复数据的最小计量单位为64 KB,不足64 KB的对象或文件按64 KB计算,大于或等于64 KB的对象或文件按实际大小计算。

相关文档